第(1/3)頁 張良對于劉邦蕭何都沒有什么意見。 他們兩個人都是張良一路而來,難得遇到值得結交的豪俠壯士。 只不過,他們對于暴秦沒有這么大的仇恨,難以共謀反秦大事。 所以,張良一直沒有親口所說自己的計劃,直至今日。 既然劉邦蕭何二人都只甘心做一個大秦的官吏,張良也沒有什么話說,只有獨自一人啟程,去殺了這個滅殺六國的暴君。 古有荊軻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做得,他張良為何做不得? 他張良,就要從現在起,作為一把刺穿大秦的利劍,讓這籠罩六國幾十年的陰霾,灰飛煙滅! 沒有暴君之前,他還是衣食無憂的韓國貴公子,六國滅國以后,淪落到浪跡天下,顛沛流離。 他張良尚且如此,可見,像他這樣的六國苦命人,還有很多! 而這一切,都是拜這位十惡不赦的暴君所賜! 殺了他,大仇就能得報,顛沛流離的六國后裔們也能因此而復國,過上太平的日子。 他張良要做的是一件什么事? 要推翻暴秦,為天下謀出一個太平盛世! 張良凝視著遠方,再無一絲一毫遲疑,目光變得堅定而清澈。 他打聽到,暴君此行東巡要去巡視東方郡縣,只需要在沿途布置刺殺,管叫暴君當場伏誅! 既然沒有志同道合之人,那么張良相信,只需要給夠足夠的懸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為此,他連自己親生弟弟去世都沒有花錢埋葬,一直在尋找刺殺的機會。 如今,機會來了。 剛好,張家幾代為官積攢下來的財富,用來懸賞一些刺客前去刺殺暴君,已經足夠了。 這些,也算是張良作為韓國最后一代子民,為這位統治了六國的始皇帝,獻上的最后一點兒薄禮吧。 如此,張良眼神冰冷,背上行囊,就此踏上行程。 …… 翌日。 沛縣縣令帶著一眾官吏,早早等候于此。 他們也是從昨天才得知的消息,說是咸陽城來了一位大人物,專程來沛縣考察。 咸陽城的大人物對于他們這些窮鄉僻壤的沛縣來說,可以說,即便是百年也難得一見。 如今,縣令早就帶著人清空了整條街道,帶著沛縣下轄所有的官吏站在城門前,等待著這位大人物的到來。 至于劉邦,干脆連泗水都沒回去,就被縣令提溜著跟在蕭何身旁一起撐場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