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百家逐道正文卷071誰為謬?大論堂內。 檀纓飲水之間,心下正一次次感謝韓愈,感謝中學生背誦目錄。 《師說》是真的無懈可擊。 以出身而論,韓愈確實應屬于儒。 但他所述的師道,可謂放之四海皆準,上下千年皆通。 所以韓愈也是個講事實,講邏輯的思想家么,跟唯物也算沾個邊的。 同道中人,都是同道中人。 至于對面,武儀只閉目飲水,思索后招。 一刻快談之間,為避免太過慘烈且混亂的情況,每人皆可請一次間歇飲,以整理思緒。 毫無疑問,誰說出“間歇飲”三個字的時候,這半場就已經輸了。 旁邊,老儒借添水之機,俯于武儀耳邊道:“館主……此勢不妙,不如言敗散談。” “小破綻而已,我認了就是。”武儀閉目沉吸道,“再者,我要的不是輸贏,是勾出他的唯物之道。” “館主,容老夫直言……”老儒瞥著檀纓道,“此人必是有備而來,老夫聽到‘傳道受業解惑’時,亦如醍醐灌頂,想著此話該由我儒圣人說出才是……可尋盡了卻也找不到。” “必是檀賊盜儒……你叫人繼續找,這邊先開談。” 老儒無奈一嘆,只好行至堂中宣道:“飲畢續談,武館主,請。” 武儀就此長舒一口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剛剛無德無才的指責是我謬誤了,應是唯物家的師道,不論德只看才。此論已罷,我且問你,若無德有才之人為師,教出來的學生是有德還是無德?” 檀纓:“我怎么知道?” 武儀:“……你認敗了?” 檀纓:“跟勝負有什么關系?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老師受業解惑,教給學生知識,解答學生問題,這關德行什么事?我倒是要問問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其意為何?” 武儀:“圣人之意為,只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到處都有可供學習,效法的人。” 檀纓:“好,那你詮釋師道的第一句是什么?” 武儀:“為師者…………德…………德為先。” 檀纓:“所以按照你的論說,圣人不該先考察此三人的德行,再稱他們為師么?還是說每三個人里,就有一人的德行在圣人之上?” 武儀:“……此為賴辯!圣人言簡意賅,你在曲解圣人之意!” 檀纓:“圣人用的可是‘必’和‘師’兩個字,意為‘便是尋常并行的三人,也有可以在某一方面當我老師的人。’此意確鑿無疑,你剛剛模棱兩可的解釋,才是在篡改圣人之意吧?” 武儀:“……圣人只是沒有篇幅在這里論及德行,并非德行不重要。” 檀纓:“我并沒有與你討論德行是否重要,只是在說德是否為‘先’的問題。 “孔圣在說‘必有我師’的時候,未論及德行,這是確鑿無疑的。 “而你卻說德為先,此亦確鑿無疑。 “那么,德究竟是否為先? “此事,汝與孔圣,必有一謬。 “誰為謬?” 武儀:“此為……詭辯…………” 檀纓:“我只問你!誰為謬?!” 武儀:“………………” 檀纓:“怎生無言?這豈非是在默認,我唯物家‘傳道受業解惑’的師道,才更接近圣人的理念?” 武儀:“……………………間歇飲。” 檀纓:“你早已飲過!回答我,誰為謬!” 武儀扶桉怒目:“…………我為謬!是我,我過于看重德行……應尊孔圣之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檀纓隨即而起:“好,既如此,我對師道的理解,可是在你之上?” 武儀:“非也……” 檀纓:“哪里非也?我釋師道為‘傳道受業解惑’,汝尋破綻而不得,遂以德攻我,此時又自認‘德為先’是謬誤,自認為無才之輩。談已至此,我一唯物家竟比你還近圣,這還不在你之上?!” 武儀:“你……在我之上又如何?!” 檀纓:“如何?你應尊圣訓,以我為師。” 武儀:“可笑! !圣人此言為寓意,難道孔圣要逢三人便拜一師么?” 檀纓:“有何不可?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汝偽儒,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下我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故圣益圣,愚益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