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鄭和下西洋的的確確為大明朝的財政帶來了不少的收入,但要明白,那玩意兒的消耗也不是小數目啊。那不是說你帶著一船垃圾出去,回來是帶著一船的財寶。 更何況,一共也就那么幾個來回,能運多少回來? 加上老爺子喜歡打仗,也喜歡辦大事,比如運河之類的大工程,這些都是需要傾盡全國財政去做的事情。 除此外,明朝從他太爺爺那里開始就對經濟金融這方面的管控非常小,甚至到了狗都不理的程度,強調以實物交易與勞役。因此鑄幣量并不多,而之后兩百年到隆慶開海都基本沒怎么鑄幣,從洪武到永宣鑄幣甚至都不會超過六百萬貫。 只相當于北宋年間一年的鑄幣量。 這種種因素下,整個大明朝真的就是提著褲腰帶在過日子。這也是為什么后世很多學者都說武德充沛的大明朝一直奉行被動防守的大戰略方向,比如長城。 就是因為沒錢。 金融體系落后,甚至到了撒手不管的狀態,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怎么能有錢..... 畢竟國富和民富是兩個概念的。 而現在自家老三一開口就是二十萬兩白銀,大明朝在大量白銀流入之前本身白銀的存量就沒有多少,更何況他區區一個長孫,甚至連太孫都不是,沒有進行冊封,沒有在外建府,更沒有老爺子賞賜的那么些好東西,他去哪弄二十萬兩白銀來? 就是把他爹太子賣了也弄不夠二十萬兩白銀啊。 “沒錢!二十萬兩白銀,還三個月,來來來,你大哥的腦袋在這兒呢,你砍了去賣吧?!? 瞧著自家大哥這破罐子破摔的模樣,朱瞻墉頓時皺著眉頭說道:“大哥,你現在是越來越像老爺子跟父王了,你這不純純就是一滾刀肉嗎?!? 朱瞻墉的話讓朱瞻基也是一愣。 可轉念一想,便又氣憤的說道:“別,可別,我可跟老爺子不一樣,你爺爺那精明的勁,把你哥我算計的死死的。我要有他一半的精明也不會上他這套?!? 朱瞻墉雖然不明白向來和老爺子走的最近的大哥為什么突然間這么說,但這些跟他可沒有關系。 “哥,別扯這個了,你老實說你到底有多少錢,反正這事沒有錢我是干不來,我總不能靠這張臉去跟人家換房子吧?” 朱瞻墉很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再次追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