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遷都多喜-《重生射雕之劍歸何處》


    第(1/3)頁

    七月底的時候,汴梁城的菊花已經開放了。

    郭默一行回到了汴梁皇宮,先去福寧宮見了太上皇趙擴,大半年沒見,老趙擴的身體和精神頭都挺足。

    “小七啊,汴梁城一切都準備停當了,聽說中都城新的皇宮總進度也完成了一半,足夠日常使用的,你打算何時啟程啊?”

    看到自己唯一的兒子,老趙擴總是那樣的慶幸和滿足,郭默卻聽出了其中的異樣。

    “爹爹,您不跟著一起去中都城嗎?”

    郭默小心地問道,生怕趙擴給出肯定的答桉。

    “呵呵,小七啊,老爹我已經老了,在汴梁城住的也算是習慣,而且這里距離太祖爺的陵寢也近便,我打算就留在這里了。”

    “年前我讓人去看過了風水,也為自己找了一塊不錯的位置,將來等老爹我百年之后,就麻煩小七把我送到那里吧。”

    在宋代之前,通常皇帝在即位后,就要著手準備修建自己的陵墓,像漢武帝不到二十歲就開始修茂陵,前后修了五十來年。

    但宋代帝王生前不修、死后卻要求“七月之葬”,即從駕崩到埋藏不得超過七個月。

    定鞏義為陵區本來意在遷都,但宋太祖的遷都構想遭到了臣下的一致反對,連弟弟趙光義都以“為政在德不在險、遷都耗費民力”的理由來勸阻,趙匡胤只能自己預言“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嘆也。”

    北宋皇陵至少還是永久性安置,南宋皇陵只能是暫時性處置。

    從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趙構開始,南宋帝王的陵墓集中營建在臨安東南一百三十里的攢宮山下。

    “攢宮”為“攢積梓宮”之意,表示祖宗陵寢已淪于金人之手,南宋帝王死后只是在此暫留,等將來收復中原失地后再集體遷回鞏義的祖塋。

    不管其他皇帝的陵寢會不會遷過來,趙擴自己卻提前讓人去做了風水勘探,不過也僅僅只是勘探而已,沒敢有任何要提前動工的意圖。

    “爹爹,您如今才剛過六十歲,也算年富力強,且不可有此念想。”

    “至于那些所謂的祖宗遺訓,如果爹爹覺得有哪些不合理的,可以一一提出來,由兒子來公布廢除或修改。”

    “罪責也好,非議也罷,別人要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見,盡管讓他們來跟兒子理論就是了。”

    “畢竟,北還中原、歸于舊都是在您的領導下完成的,趁機更改一些舊制,我想應該沒有什么人敢站出來指責的。”

    現在的郭默,可以算是足夠的強勢,就算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那也影響不了大局。

    無論是“皇城司”,還是御史臺,完全是在郭默的控制之下,離開了這兩個,想在全國范圍內掀起波瀾,可謂完全沒有可能性。

    “小七,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計將來的陵寢?”

    趙擴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惜,固有的思維讓他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試問,誰愿意死后在那里停靈幾個月?

    誰又愿意自己的陵寢,是匆匆數十日修建而成的?

    只是,宋朝的皇帝一向節儉,帝陵的規格也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而且,他們吸取了前人的教訓,認為富麗堂皇的皇陵只會吸引盜墓者的光顧,到時候弄的尸骨現天就不好了。

    “爹爹,只要您自己樂意,想怎樣設計都行,就算是稍稍出格一些,也可以算在兒子的頭上,就算是兒子對您的孝敬吧。”

    “明日兒子就草擬一道指令,先在‘內閣’討論一下,我想應當沒什么問題的。”

    郭默這可不是在盲目的自信,對于現在的大宋,跟十幾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甚至可以說,只是名頭上依然保持了“宋”,實質上,內核已經不是宋的存在了。

    那么,更改一些舊的規章,也在所難免。

    事實上,南宋的臣民,在法理和情感上將北宋、南宋視為一體,如今真的北進中原、還于汴梁了,南宋原有的勢力,也僅僅占了朝中半數左右而已。

    再說,這十來年,郭默的麾下,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地方,他施行的新政還少嗎?

    果然,當郭默將關于帝陵修建的章程草桉提出之后,內閣中在汴梁城的幾位,連猶豫都沒猶豫一下,就全數通過了。

    最終,由耶律楚材親自起草,兩日后就明發天下。

    趙擴也第一時間接到了消息,高興之余更是感慨萬千,自己的兒子真的太強勢了,這才是一代帝王的風采啊!

    隨即,老趙擴就領著一位工部的侍郎和匠作監的大匠,還有欽天監的人,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離開汴梁城,到鞏義皇陵去了。

    郭默心里明白,這是老爹故意為之,不想親眼見到眾臣遷都去中都城的情景。

    屬于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八月初,風和日麗、晴空萬里。

    盛大的遷都儀式之后,三公九卿、六部官吏、文武群臣,在一萬“虎賁軍”的護衛下,旗幟鮮明地向北而去。

    其實,早在兩個月之前,中樞各部就紛紛派出了先行人員,前往中都城把各自衙門搭建了起來。

    由于禮部尚書程珌和工部尚書趙建大,這三年半就一直待在中都城里,因此,這兩個部委絕大多數的官員,早就在中都城里辦公了。

    過了黃河,河北大地、一路暢通。

    從汴梁北上中都的馳道,也在數萬戰俘的努力下,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徹底修繕完畢了。

    南北雙向,可以同時并排跑下六輛馬車,如果是大軍過境,十列騎兵并行都能快速行進,互不干擾。

    大名、恩州、河間、中都,一千三百多里地,一萬多人整整走了十五天,才看到中都城的南城門。

    “此城門,今后就稱為‘永定門’吧——”

    旁邊自有隨行的起居舍人,將郭默的話記錄了下來,以便于事后交給有司,按諭修正。

    南城門外,早已接到消息的中都城內的一眾文武官員,在禮部尚書程珌和“靖難”軍都統制郭靖的率領下,一大早就候在了城門處。

    原本他們是想出城三十里相迎的,被郭默給拒絕了,他可不想為了這些虛禮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郭默同“虎賁”軍在一起,騎在高頭大馬之上,而后宮眾人,則在黃蓉的率領下,走在隊伍的中間,唯獨長子郭逸跟在郭默的身后。

    已經過了十一歲生日的郭逸,越來越有人君的風范,一抬手一投足,比郭默這個老爹講究多了。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注定是郭默的繼承人,郭默已經私下里,將祖傳的“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傳授給了郭逸,至于將來能夠達到什么程度,就看郭逸他自己的造化和努力了。

    “臣等恭迎陛下——”

    今日遷都中都城,乃是大宋朝的頭等大事,黑壓壓跪倒了一片。

    “眾卿平身——”

    短短四個字,郭默似乎根本沒有大聲說話,卻讓城門內外數萬名臣民聽得清清楚楚的。

    郭默今日騎在一匹神俊的白色戰馬上,渾身上下連一根雜毛都沒有,而郭默自己則穿了一套銀色的戰甲,猩猩紅的戰袍披在身后,隨風飄展。

    “虎賁”軍留下一千名將士,接管了“永定門”的防御。

    其他官員和將士,連同中都城中出來迎接的人,簇擁著郭默一行,繼續向城內走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东丽区| 桂东县| 昌宁县| 重庆市| 德江县| 宜丰县| 瓦房店市| 尚义县| 扶风县| 余庆县| 北辰区| 张家港市| 关岭| 雷波县| 吉林省| 章丘市| 岗巴县| 左云县| 桂阳县| 简阳市| 惠州市| 谢通门县| 伊通| 朝阳市| 宝山区| 永定县| 阳春市| 达日县| 澳门| 靖安县| 古交市| 临颍县| 买车| 高唐县| 揭阳市| 丹棱县| 宁国市| 濉溪县| 汝阳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