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八十七章以食為天-《揚鋒漢起》


    第(2/3)頁

    學宮內都是峨冠博帶、衣袖飄飄的讀書人,這些士子士子好奇地打量著這些不速之客。這些人皮膚黎黑、不少穿著短褐,分明是種田的農夫,他們來學宮做甚么,往來的士子悄聲議論。

    看到士子們異樣的眼光,讓這些農師有些手足無措、舉止不安起來。郭高笑道:「雍公曾對愚講過,農師以田為紙、以犁為筆,在大地上書寫文章,比起讀書人絲毫不差。若無農夫耕種,哪得天下人衣食。」

    農業司司使李楚在一旁接口道:「不錯,愚也聽主公說過這番話。諸公可知楊家犁便是主公所創,主公不止一次地對我等說過,‘民以食為天、‘農者,天下之大本也。不瞞諸公,農業司在雍公府諸司之中可是排在前列。」

    這

    番言語讓這些大字不識的農師們倍感振奮,感覺胸膛挺直了許多。汝南郡農師翟濤大著膽子問道:「李司使,不知雍公把仆等叫來所為何事?」

    李楚笑道:「自然是為了農事。」

    見那些農師都瞪大眼睛望向自己,李楚提高聲音道:「雍公請諸公前來,是想集思廣益,為天下種田人找尋精耕細作,多產糧食的辦法。」

    郭高拈須贊道:「善!雍公為國為民,心懷大仁也。」

    接下來的幾天,李楚組織這些農師發言,把他們種田的經驗記錄下來。這些農夫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旁邊有書吏記錄,晚間這些言論被整理成冊。

    很快,「耕—耙—耱」(1)的耕作技法便成型。耕因楊家犁的出現比起從前省時省力,而且能深耕,但在這些農師的眼中,耕地的深淺寬度要因時因地,什么「秋耕欲深,春夏欲淺」「初耕欲深,轉地欲淺」等經驗之談從農師們的口中道出,讓李楚驚嘆不已,若非諳農耕,哪能知道得這么清楚,主公請農師聚于一堂討論,果然成績斐然。

    除了耕之外,農師們紛紛強調耙與耱。所謂「耙」就是用鐵齒楱、鐵齒杷等把土塊耙碎;「耱」則是平整翻耕后的土地,使土粒更為酥碎,起到保墑的作用。耙與耱的目的把土塊弄碎,在地面形成一層松軟的土層,能減少水分蒸發,起保墑防旱作用。

    李楚被楊安玄任為農業司司使,自然知曉農事,知道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干燥,降水少,容易因干旱影響農作物生產,雖然興修了不少水利,每年統計各地發生的災害仍以旱災為主。

    據兗州農師顏石稱,他家傳下的這種耕地之法「再勞地熟,旱亦保澤」,李楚深知此法推廣開來,糧產至少增加三成,當即命人將他的名字記下,宣稱會向雍公為他請功。

    眾人羨慕地望向顏石,向雍公請功,這位顏老漢說不定要升官了。不少人心頭火熱,原本藏技的那些心思早拋到了九霄云外,紛紛開口將自家的經驗講了出來,輪作倒茬、種植綠肥、選育良種等技法紛紛道出。

    李楚喜上眉梢,他深知將這些農師所說的辦法集冊成書、推行天下,天下種田人都會念及他的名聲,史書中必定要濃墨重彩地記上他一筆,澤惠子孫。

    二月二十六日,三百名農師齊聚一堂,等待雍公楊安玄的到來。

    辰正時分,楊安玄在雍公府官吏的簇擁下出現在驛館大堂外,朱琨、李楚率領農師迎接。這些農師從未見過楊安玄,但早就聽過雍公的赫赫威名,平姚秦、爭譙蜀、數敗魏師,連宋公也敗在他的手中。原以為雍公是個孔武有力、豹眼鋼須的武夫,等見面方知雍公是個相貌英俊、身姿挺拔的青年人,滿面春風地拱手作揖與眾人見禮。

    楊安玄事先看過李楚呈來的農耕之策,對農師們提出的耕種之法大為贊賞。《天工開物》一書楊安玄多記得器械制造,對書中記載的農耕之法并不記得,所以才動念請農師聚于一堂。果然,術業有專攻,種田之事還得靠農師。

    根據李楚所稟,楊安玄當堂任命顏石為七品農業司丞,還有幾名提供農耕技法的農人都升為八品農技師,對于提供良法的農師皆有賞賜。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屯门区| 蓬莱市| 平阴县| 黑山县| 福海县| 金川县| 无锡市| 罗平县| 团风县| 伊通| 宜丰县| 青海省| 米林县| 肇州县| 全南县| 霍城县| 鹿泉市| 尚志市| 长岭县| 谷城县| 边坝县| 新闻| 辛集市| 静海县| 陇西县| 大埔区| 名山县| 咸阳市| 项城市| 博客| 榕江县| 蕲春县| 宁波市| 靖宇县| 阳城县| 阿合奇县| 措美县| 南汇区| 南投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