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大廈將傾-《揚鋒漢起》
第(1/3)頁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瑯琊王司馬睿奉命出鎮(zhèn)江東,來到建康,在以王導(dǎo)為主的北方士族以及江東士族支持下建立東晉政權(quán)。
北方士族以王謝袁蕭為主,而南方本土士族以會稽四姓,虞(虞翻,東吳騎都尉)、魏(魏騰,東吳會稽功曹)、孔(孔愉,孔子后裔,東晉車騎將軍)、謝(謝奉,東晉安南將軍、廣州刺史、吏部尚書),與吳郡四姓顧(顧雍,東吳肅侯、丞相、平尚書事)、陸(陸遜,東吳昭侯,丞相)、朱(朱桓,東吳嘉興侯、前將軍、青州牧)、張(張溫,議郎、選曹尚書,太子太傅)并為江南頂級世家大族。
江南本土這八大門閥皆是以文立身,除了這八家外還有義興周氏和吳興沈氏,這兩家是以武強宗,素有「江左之豪,莫強周沈」之稱。
義興周氏源于三國時期吳國裨將軍、鄱陽太守周魴,周魴生周處,周處生周玘、周札。吳興沈家則源自東漢海昏侯沈戎吳興沈氏(沈戎有三子,沈慶之所支是沈戎三子沈景,而沈林子、沈田子一脈源于沈戎次子沈滸)。
東晉時期,吳興沈氏沈充豪富,曾在龍溪(今鐘管鄉(xiāng)西南)鑄小五銖,世稱「沈充五銖」、沈郎錢,至今仍在市面流通。
除此之外,當(dāng)時的南方士族還有賀(賀齊)、盛(盛憲)、張(張昭、張纮)、周(周瑜)、諸葛(諸葛瑾)、步(步騭)、嚴(yán)(嚴(yán)峻)、胡(胡琮)、薛(薛綜)、闞(闞澤)、吾(吾粲)、紀(jì)(紀(jì)亮)、戴(戴烈)、丁(丁固)、陶(陶基)、甘(甘寧)等諸多門閥。
司馬睿率北方士族南來,用王導(dǎo)對江東士族即拉攏又打壓,以文立身的八族在朝堂之上受到排擠,侍中、尚書仆射、錄尚書事、揚州刺史等顯要官職,鮮有江東士族出任,江東士族門第逐漸淪為配角,朝堂被王、庾、桓、謝等北方門閥輪流執(zhí)掌。
當(dāng)初,義興周家的周玘(除三害的周處之子)與王導(dǎo)合作,聯(lián)合顧榮、賀循等江東士族,平定了石冰、陳敏、錢璯等人叛亂,被譽為「三定江南」。由于北方士族對南方門閥的排擠,讓周玘心懷怨望,與江東士族密謀發(fā)動政變,事泄憂憤而死。
而同為豪強的吳興沈家則被王敦拉攏,參與王敦之亂被平滅,事敗后沈充身死,吳興沈家淪為刑家。直至沈充之子沈勁固守洛陽戰(zhàn)死,東晉朝廷嘉其忠勇才對吳興沈家解除禁錮。沈勁一枝是沈慶之的先祖。
江東本土門閥對晉室的態(tài)度不一,余姚虞氏在晉室南渡后,利用家族在當(dāng)?shù)氐挠绊懥Γe極幫助司馬氏鞏固政權(quán),因此得到司馬氏重用,虞潭(衛(wèi)將軍、右光祿大夫、侍中、武昌縣侯)、虞喜(大儒,授散騎常侍不就)、虞預(yù)(散騎常侍、平康縣侯)、虞仡(左將軍司馬)、虞嘯父(侍中)等大批虞氏子弟在朝廷為官。
王敦造反之時,虞潭在余姚養(yǎng)病,聽聞沈充跟隨王敦起軍反叛,在當(dāng)?shù)啬甲谧迦f余人前去勤王,足見虞家勢力,余姚虞氏為會稽四姓之首。
然而,滄田桑海、世事變遷,興盛一時的虞家因為虞嘯父響應(yīng)王廞之叛開始沒落,而孔家孔靖因為與劉裕交好成為會稽四姓之首。
宋公劉裕在三吳之地試行土斷,虞家家主虞亮隱匿部曲千余人,被劉裕誅殺;外兵侍郎虞達(dá)被外放湘州營陽郡太守,余姚虞家已日薄西山了。
虞亮被劉裕處死,其弟虞平接任家主,此時的虞家已然破敗不堪。大量的部曲從族中入籍為民,千余頃田地被查抄入公,族中旁枝紛紛鬧著要分家,暗中瓜分族中產(chǎn)業(yè),有的甚至偷偷將自己經(jīng)手的族業(yè)變賣出售。
即便如此,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余姚城內(nèi)數(shù)條街道兩旁的商錢為虞氏所有,城西近千余頃田地和山林是虞氏的產(chǎn)業(yè)。然而無數(shù)雙血紅的眼睛正盯著虞家的產(chǎn)業(yè),準(zhǔn)備從虞家身上撕咬下肥美的血肉。
虞平?jīng)]有住在城中宅院,而是在城西莊園中。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稻田豐收,每畝可收二百四十余斤稻谷。族中人手不足,虞平只得雇請民伕幫著收稻。
余姚縣令董光派吏員前來收取田稅,稱宋公在京口募軍,今年田稅每畝三石,虞家有八千畝地,總共要納田稅二萬四千石,加上各種雜捐,交給的田稅已經(jīng)超過三萬石,再算上雇工、拉運等費用,將近占到收成六至七成,而虞家興旺時不會超過三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安新县|
枞阳县|
莫力|
遂昌县|
临清市|
祁连县|
永和县|
五常市|
三亚市|
桓仁|
博乐市|
潞城市|
龙江县|
遂川县|
江源县|
云和县|
黄梅县|
明溪县|
浮山县|
仁怀市|
义乌市|
北辰区|
和田市|
淅川县|
砀山县|
威宁|
清镇市|
张家港市|
乌兰县|
台东市|
蒙阴县|
亳州市|
红河县|
密山市|
夏津县|
来凤县|
贺兰县|
营口市|
柳江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