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七章開源之法-《揚鋒漢起》


    第(1/3)頁

    正如孔懿所料,楊安玄面臨著錢糧不足的窘境。

    雍州的攤子一下子鋪得太大,粗算一下帳,楊安玄看著天文數(shù)字感到頭腦發(fā)脹。

    首先楊安玄打算募軍到七萬,其中三萬人是戰(zhàn)斗主力,其余四萬人邊屯田邊訓練。

    七萬人,每月食用均需三石粟米,楊安玄厚待軍士,隔天有葷腥,頓頓有咸菜,加上餉米平均三石,再加上四千戰(zhàn)馬所耗,折算粟米在二千萬石以上;預留半年以上的存糧一千萬石,養(yǎng)兵所需錢糧要三千萬石。

    雍州十一郡八十七縣,平均每縣官吏在百人左右,加上推廣儒學招募先生五人,興建驛館新增驛卒十五人,計一百二十人,按人均一百五十石的俸祿支出計算,需糧一百六十萬石;郡中官員約一百五十人,人均俸祿四百石,需糧七十萬石;雍州官員約二百人,人均俸祿六百石,需十二萬石;則供養(yǎng)官吏所需約在二百五十萬石左右。

    募工平整官道、修建水渠、建學庠驛館等工程,需要耗用粟米三百萬石;暗衛(wèi)運行經費折算百萬石;水師新建船只、加大軍械生產等費用至少二百萬石;預留應急、賑災等費用二百萬石,大大小小的支出耗用錢糧折算成粟米會超過四千萬石。

    四千萬石,楊安玄苦笑不已,當年父親在新野時籌到二千石粟米便讓新野百姓免受凍餓,自家要籌集的數(shù)目激增了兩萬余倍。

    雍州有三十六萬五千余戶,丁口人數(shù)在一百萬出頭,男女各半。楊安玄在八月下令將朝庭每丁七石的稅賦減為五石,女丁二石半,則收取稅賦從六百石降至四百萬石,加上絹、布等折算粟米也不會超過五百萬石。

    去年吸納流民屯田的效果不錯,八處屯田得糧一百四十萬石,準備新募屯軍四萬,屯田的面積更要增加五倍以上,加上楊家犁的普遍使用會讓田畝數(shù)和畝產量增加。

    民屯四成歸公,估計能獲粟米六百萬石以上,至于軍屯除了必要的開支外,至少能收獲支應四至五萬兵馬所需,也就是能獲糧千萬石以上。

    商稅所占的比重不大,估計只有百萬石左右,加上去年節(jié)存的余糧約在三百萬石左右,共計二千五百萬石,尚有缺口一千五百萬石左右。

    若按市價每石粟米一百八十錢計算,一千五百萬石折算金二十七萬兩,估計國庫中也沒有這么多存金。

    楊安玄緊皺著眉頭,收支兩條線,無非是開源和節(jié)流。要盡快壯大雍州實力,該有的開支不能省,節(jié)流是節(jié)不了的,頂多根據(jù)緩急調整支出的先后順序。

    以前在汝南缺錢還能從自己私囊中拿點錢來補貼,彩瓷生意一年能有五千兩金的利潤,分到他手中約有千金,至于面館和淑蘭院的收入微不足道,就算全部補貼進去也是杯水車薪。

    要保證彩瓷生意的高額利潤,便要控制彩瓷的數(shù)量,否則數(shù)量多了,價格下降了,反而得不償失。

    楊安玄有意把彩瓷生意打造成雍州吸引商賈的拳頭產品,當然不會做出竭澤而漁的事。

    把王鎮(zhèn)惡找來,兩人苦思良久。王鎮(zhèn)惡道:「當年桓大司馬通過土斷清籍,富國強兵,積累了三次北伐的財富,主公何不效其在雍州土斷。」

    土斷的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將隱匿在士族門下的流民編入正式戶籍,繳納稅賦。

    雍州作為安置流民的僑州,流民隱匿的情況十分嚴重,通過土斷至少能多增丁口十萬以上,加上士族兼并的田地納賦,至少能多增加二百萬石糧。

    楊安玄沉吟半晌,想起在汝陽清籍無疾而終。雍州十倍于汝南,士族門閥的反對將百倍,嘆道:「愚初據(jù)雍州,根基未穩(wěn),需要士族門閥的支撐。若是強行推行土斷,必然遭到士族反對,屆時境內動蕩不安,得不償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玉林市| 临夏县| 梓潼县| 庆云县| 平江县| 玛多县| 四子王旗| 沿河| 玉林市| 克拉玛依市| 静安区| 个旧市| 金乡县| 克什克腾旗| 石柱| 晋州市| 阳西县| 镇沅| 沂水县| 安仁县| 石棉县| 新竹县| 修水县| 新野县| 洛南县| 礼泉县| 佛教| 嘉善县| 和平区| 南宫市| 文山县| 兴城市| 固镇县| 黄石市| 甘孜县| 会泽县| 崇信县| 永兴县| 乐昌市|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