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豹丸易經(jīng)-《大唐山海行》
第(2/3)頁
江朔聽他們所說,這豹丸分明就是厲害的毒藥,難道這豹丸又是補(bǔ)藥,又是毒藥不成?
安慶緒見江朔疑惑,洋洋得意道:“溯之,你可知何為‘豹丸’?這“豹丸”可也是北溟子祖師所創(chuàng)。”
安慶緒拜尹子奇為師,因此稱北溟子為祖師,如此說來他可就可比李珠兒還低一輩了,他續(xù)道:“北溟子祖師原是北地獵戶,他除了弓馬狩獵、拳腳功夫,亦擅長采藥制藥。他未得道之時,一日在太白山中見毒蛇、毒蝎相斗,兩個毒物互相刺咬住對方,注入毒液卻不能殺死對方,祖師爺便知此乃天下毒物相剋相生之理。于是他以山中毒菌、海島毒蝮、老林毒蝎、天池毒蛙、配以毒泉之水,煉制成藥。”
江朔道:“既是五毒所凝,怎不叫‘五毒散’?卻叫‘豹丸’?”
安慶緒道:“祖師爺煉此藥原不是為了制毒,而是取各種毒物相生相剋之性,制成神藥,服之可助功力大增。”
江朔心道:那便和自己吞了二龍內(nèi)丹,或是道士煉制毒藥而成金丹是一樣的道理,這北溟子真是一代奇才,所為每每與玄門正宗的修煉之法暗合,難怪他會無師自通,練成絕世武功。
安慶緒道:“此藥煉成之后,祖師爺亦甚欣喜,自己服了果然大有補(bǔ)益,因此以《易經(jīng)》革卦中‘君子豹變’之語命名為‘豹丸’。”
江朔原本對《易經(jīng)》不甚了解,但東巖子趙蕤頗有研究,老少二人在積金洞中,江朔曾聽趙蕤將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盡都解說過一遍,他又有過耳不忘之能,因此記得“君子豹變”出自革卦最后一爻“上六爻”的爻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說的是有德行的君子如豹子般變化——豹子出生時身上沒有花紋,隨著不斷生長花紋慢慢顯現(xiàn),而一旦顯出斑紋便再也不會褪去,便如君子之德一旦形成不會輕易更改;而小人革面則恰恰相反,小人只會改變自己的面孔迎合他人,對不同人露出不同面孔,反復(fù)無常并無定見,那自然是無德小人了。
江朔道:“北溟子前輩是以‘豹變’寓此藥有易經(jīng)換髓之能,他雖是域外之人,卻對中華書典知之甚深,令人拜服。”
說道北溟子,安慶緒也收起了驕橫的神情,往空遙做一揖道:“祖師爺是不世出的奇才,學(xué)貫古今,雖無師自學(xué),學(xué)識卻不輸中原大儒。只是這‘豹丸’他卻漏算了一招,險些要了自己的性命。”
江朔驚道:“這卻是為何?”
安慶緒道:“祖師爺服用豹丸一年后,體內(nèi)毒藥忽生反噬,比之服用時的功力大增,反噬時的蝕骨剜心更要猛烈百倍、千倍。好在當(dāng)時祖師內(nèi)力已有小成,才壓住這反噬的毒性,只是第二年這時候,反噬又起,竟是比去歲更強(qiáng)。”
江朔道:“那北溟子前輩沒有設(shè)法配制解藥么?”
安慶緒道:“祖師爺是天下第一聰慧之人,自然配出了解藥,不過這解藥須得每年服用,若中斷則來年反噬之際便是生不如死啦。”
江朔道:“原來如此……那北溟子前輩也需每年服用解藥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隆回县|
松桃|
益阳市|
嘉义县|
溧水县|
长顺县|
建德市|
大冶市|
定日县|
尚义县|
常熟市|
宝丰县|
酒泉市|
沾益县|
泾源县|
林周县|
常德市|
临泉县|
宿松县|
布尔津县|
加查县|
岳阳市|
泰兴市|
牙克石市|
宝应县|
托里县|
昂仁县|
安徽省|
招远市|
衢州市|
乡宁县|
景洪市|
固原市|
岳西县|
囊谦县|
依兰县|
浦北县|
洛扎县|
大化|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