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97章,孟津浮橋-《大唐山海行》


    第(2/3)頁

    李珠兒在水面一點也不躍起,在水面上一路前行毫無下墜之態,仍是身姿矯健,疾行如飛。江朔便知這水里必有墊腳之物,他循著李珠兒的路徑也向河中躍去,飛臨水面這才看清原來水中露出一截石頭壘的橋墩,年深日久石頭在水中泡著長滿了水苔,一片烏沉沉的墨綠色,夜間看來和水色無異,因此在岸上看不出來。

    再看橋墩兩側扣了大鐵環,一串長長的鐵鏈浸入水中,原來李珠兒就是踩著這水中鐵鏈過河的,江朔既明其理,踏鐵鏈前行對他就不算難事了,他循著李珠兒踏出的水線縱躍前行,順著水中鐵鏈行了百余步,又有一處石墩,距離北岸已只有兩丈距離了,兩人一前一后躍上了南岸。

    江朔奇道:“這洛水中怎么會有鐵鏈?要說是橋,尋常百姓如何能過得去?”

    李珠兒道:“此處原也有一座浮橋,名‘利涉橋’,是取《易經》利涉大川之意,然而估計這名字犯了讖緯之忌,此橋經常被洛水沖垮,重修了幾次就不再修了,只是橋墩和鐵鏈仍在,在洛水中鐵索橫江,日間有兵丁把守,只讓有魚符的官船溯流而上,民船卻到不得天津橋,夜間卻無人看守,正好做了我們渡河之橋。”

    江朔心想幸好有珠兒帶路,否則自己如何能知道有這么一處渡水之處?

    李珠兒卻不多言,飛身又躍入了北城的承福坊,北城規模比南城小的多,李珠兒帶著江朔連穿五坊便到了城墻邊,自然不能走城門樓,二人到了徽安門和安喜門之間城墻腳下,雒陽城墻高大,足有兩丈高,卻也難不住李珠兒和江朔二人,二人伏在墻上聽了聽動靜,待墻上巡城衛士走遠了,便施展手段攀上城墻。

    以江朔之能本可一躍上城,但他見李珠兒施展壁虎游墻功向上攀爬,知她尚無法縱躍這么高,江朔不愿炫技,便也隨著李珠兒一齊爬上城墻,二人翻上城墻又依樣施為,攀下另一側城墻,下得城來可就是一片開闊地了,兩人展開身法向北疾馳了四十里,就到了河水邊的孟津。

    大唐國力雄厚,市賈昌盛,往來河水的商旅行人眾多,因此在河上架了三座浮橋,分別為河東郡蒲州的蒲津橋,陜州的大陽橋和河陽孟津的河陽橋,這河陽橋又稱孟津橋,孟津本是古渡口,此地河水較別處為緩,因此搭建了浮橋供人渡河。

    浮橋上亦有人值守,李珠兒上前拿出一枚魚符,對守橋衛士道:“太仆寺辦事。”安慶宗官拜太仆卿,是從三品的高官,指掌掌輿馬畜牧之事,因此差人出京辦事也不足為怪,衛士勘驗了魚符,便放二人上了浮橋。

    江朔見那浮橋橋長逾百丈、寬二丈,可雙向通行馬車。橋上鋪木板,橋下以舟載之,更以兒臂粗的鐵鏈串在一起,這鐵鏈比之洛水上利涉橋的鐵鏈可是粗大多了。為了拉住鐵鏈,在兩岸各鑄了四尊鐵牛,鐵牛作趴伏之態,看起來甚是沉穩,每只鐵牛邊還有鑄有一鐵人作驅策之狀,鐵鏈纏繞在鐵牛身上,每只鐵牛系住兩股,共是八股鐵鏈牢牢地維系住了浮橋。

    李珠兒見江朔看著鐵牛出神,道:“其下熔鐵為山,牛下有鐵柱連腹,入地丈馀,因此才能維系住浮橋不被河水沖垮。”

    江朔道:“原來如此。”又問道“珠兒姊姊原來你有魚符啊,怎還帶著我在雒陽城里鉆了半天?”

    李珠兒一瞪他道:“雒陽城城防嚴厲,無有文書只有魚符如何混的過去?你道都似這守橋的一般好說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辽县| 原平市| 如皋市| 巍山| 盐池县| 德兴市| 楚雄市| 宜昌市| 延津县| 济南市| 香河县| 罗源县| 二连浩特市| 江山市| 瑞安市| 武城县| 定兴县| 于都县| 云浮市| 白河县| 白银市| 淄博市| 鹰潭市| 余干县| 盐池县| 沈丘县| 临邑县| 宝应县| 琼海市| 德清县| 平果县| 云浮市| 平泉县| 织金县| 龙南县| 远安县| 闽侯县| 西峡县| 新宁县| 故城县|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