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歷史上,多爾袞是在四月十三日率清軍主力前往山海關,然而實際上,多爾袞一直都沒想過要直攻山海關。 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山海關,不僅有吳三桂的幾萬關寧軍鎮守,山海關總兵高第的幾萬明軍也在此協同。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萬從寧遠一帶內遷的遼東百姓,這些人同仇敵愾,再加上山海關絕佳的地利優勢,想要直面攻下山海關?談何容易。 歷史上的多爾袞就是聽說了中原混戰,才想借此機會直接入關爭奪北京,繞過山海關從喜峰口一帶直接入關,很明顯才是最得當的決定。 但進關都走了一半,卻忽然聽說李自成已經拿下了北京,多爾袞這才是大舉進逼山海關,想以高官厚祿逼迫吳三桂投降。 現在李自成并沒能攻下北京城,反而和官軍主力在寧武一帶打的不可開交,這對多爾袞來說,自然是先發制人,奪下京師的天賜良機。 所以,多爾袞自打從盛京出發之后,便是偃旗息鼓直接從崇禎二年入寇的原路進關。 沿途明軍各城堡其實真不少,人數全家在一起也夠多爾袞喝一壺,但明軍聽說清軍大舉寇關都是怕的要命,看見建奴大軍從城下經過壓根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還不止于此,這些地方的軍將和文官異常默契,為了逃避朝廷的追責,甚至根本都不會上報,全當沒看見眼皮子低下騰騰經過的建奴大軍。 除了山海關以外,京畿、薊鎮一帶的城堡早就是形同虛設,多爾袞長途跋涉千里,但直到大軍兵臨北京郊外崇禎皇帝尚還不得而知,這就是關鍵鎖在。 多爾袞進來之后也根本沒急著暴露自己,四出哨騎之后,便一直帶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還有朝鮮六旗兵力總計二十余萬人蹲在平谷一帶等待機會。 吳三桂這邊做等有等,一直沒見多爾袞叩關,實際上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兒,多爾袞這廝肯定是繞過山海關直接奔著京師去了。 不過崇禎皇帝是怎么想的吳三桂也搞不明白,年初下達了勤王旨意,還沒等吳三桂收拾好行禮就又把旨意給撤了,緊跟著又用英國公張世澤代替他老爹做了京營提督。 本來對這件事吳三桂是當個笑話看的,京營什么鬼樣子他還不知道么,不過這幾個月下來,據說京營現在被那張世澤搞的還不錯。 張世澤起碼是英國公,開國名將后裔,京城勛戚的第一人,他老爹也是少見以敢戰聞名,對于這個人,吳三桂實際上有些忌憚。 至于現在的甲子營提督董琦,那都是吳三桂平日正眼都不會看的小角色,現在崇禎皇帝可真是無人可用了,就這么個角色都能做提督。 吳三桂每天翻看著京城傳來的大事小情,雖然臉上冷笑連連,但心中卻更加捉摸不透這位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