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史上最強崇禎》
第(1/3)頁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一支來自大同的兵馬來到寧武關。
寧武關位于山西中部,傳說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
寧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故而是大順軍北進京畿的必經之地,景泰年間寧武建筑關城,萬歷年間又增筑甕城,與偏關、雁門關一起成為防御韃靼騎兵的山西三大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周遇吉沒想到崇禎皇帝會采納了自己的建議,聽聞白廣恩已經高升至大同總兵,并且還領鎮朔將軍印,早就是對援軍殷殷期盼。
接到城頭寧武軍兵士的馳報,周遇吉大喜過望,親自開關下城相迎,和白廣恩并轡入城,一路皆是有說有笑。
俗話說‘打仗父子兵,上陣親兄弟’,用在這里雖然并不恰當,但卻能表示出周遇吉此時對白廣恩的感覺。
代州突圍戰中,白廣恩不僅僅是援救了他那么簡單,周遇吉和白廣恩同在陣中,親眼見到了白廣恩的作戰時的驍勇,這才會向崇禎皇帝推薦他。
事實證明,白廣恩的的確確是真正和朝廷站到了一起,就任大同總兵甚至都沒有十天,就帶著幾萬兵馬馳援寧武。
兩人互有心思,但目的相同,卻又都不會說破,談起話來就像是親兄弟一般,入城后白廣恩便當眾向周遇吉躬身行下官禮節,說道:
“末將白廣恩,見過周將軍!”
“哈哈哈。”周遇吉沒想到白廣恩會來這么一出,趕緊將他扶直,喜道:
“白帥何必見外,你我都是大明的臣子,都是為陛下而戰,不用分得如此清楚。”
話雖是如此說,但周遇吉何嘗不明白白廣恩這么做的用意何在,自然是悄無聲息的把這份指揮權接在手里,拉著白廣恩走到城頭。
“通通通——”
三通鼓畢,大同鎮與寧武軍主將全部聚在下首,白廣恩站在周遇吉左側,站在右側的則是原太原知府,后遷至寧武任兵備副使的王孕懋。
這種站位,正說明了眾將皆以山西總兵周遇吉為首。
崇禎皇帝圣旨有云,周遇吉及其寧武軍自成體系,歸兵部直轄,不受地方督撫大臣節制,白廣恩對其行下官禮,正說明退居之心。
白廣恩都是如此,大同的各個參將和游擊將軍們自然也要尊周遇吉為首,看見遠處大順軍的連營,周遇吉方才歡笑的神情消失,正色問道:
“廣恩以為如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南县|
嘉祥县|
苏尼特右旗|
青田县|
蒙城县|
营口市|
浮山县|
吴忠市|
平塘县|
宜黄县|
栾城县|
宁南县|
尤溪县|
任丘市|
海南省|
桃园县|
洪湖市|
阳城县|
信宜市|
南宫市|
东至县|
项城市|
亚东县|
邻水|
宁河县|
嵊州市|
凤山县|
陇西县|
临城县|
石景山区|
同心县|
玛纳斯县|
竹山县|
景德镇市|
甘洛县|
丁青县|
哈巴河县|
隆昌县|
永川市|
通城县|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