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崇禎皇帝看來,“帝國議會”向聯合國轉變的前提是全球大趨勢的變化。 現在還是帝權、王權、皇權至上的時代,聯合國太超前了,提出來只會引起更大的動蕩。 但歷史的車輪可以延后,卻不能阻止,資本主義的勃興在歐洲是早晚的事兒,大明百姓看清皇權本質,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往少了說,再過三四百年,往長遠了說,頂天有個七八百年,神羅或大明、奧地利等國內部就有很大可能性會開始出現民權意識的蘇醒,這是必然的。 這就會造成推翻帝制的革命。 到了那個時候,崇禎皇帝設想中的大明,不會做被完全推翻的沙皇俄國或英法帝國,會進入老美那樣的轉型期。 相應的,現在成立的這個完全以大明做主的“帝國議會”,也可以轉變成所謂“兩超多強”投票的模式。 這種模式看起來是順應歷史進程,但實際上的根子不變,兩超多強的格局依然主導著整個世界。 數百年后,聯合國的出現會堵住大多數人的嘴,但是在這之前,現在的世界上只需要大明能一言做主的帝國議會。 崇禎皇帝對斐迪南三世的自作聰明很不理解,這玩意提前出現的意義是什么? 給現在好不容易要形成的兩超多強格局找麻煩?還是讓大明沒辦法明著對歐洲下手,他們好逐漸脫離東方的掌控? 可以確定的是,斐迪南三世要么是完全沒想到會有這種后果,要么就是也和崇禎打著一樣的想法,在為后世開創局勢。 如果說崇禎極力為后世大明奠定的是這個兩超多強的世界格局,費迪南三世有可能就是留下神羅脫離大明獨立的機會。 思慮再三以后,盡管內閣大多數都支持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三世的這個提議,崇禎皇帝還是一口否決。 而內閣首輔蔣德璟和如今的內閣大佬、六部要員們也都很懂事兒,直接派人去用最強硬的口吻,拒絕了這個提議。 他們自然明白,只要這位傳奇皇帝在位一天,整個大明帝國就會完全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就和當初甲申年一樣,滿朝文武的話,這位皇帝向來都是想聽便聽,真要不想聽,你也沒啥辦法。 畢竟整個帝國的權柄都握在皇帝手里,現在崇禎在位時,是空前絕后的強大集權時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