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涂地-《史上最強崇禎》
第(1/3)頁
官軍集結圍剿大順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襄陽。
襄陽府城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襄陽”,位于湖廣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易攻難守,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
因此,時人也有人稱襄陽為襄樊城,其意就是表示襄陽與樊城歸為一地。
有明一代,督師楊嗣昌曾將襄陽作為轉辦流賊的大本營,歷史上,襄陽與樊城一個是軍事重鎮,一個則是商業重地,至崇禎年間,已是愈發的繁華興茂。
楊嗣昌所謂“八面張網,十面埋伏”之計,成則歸于襄陽統籌戰守之地,敗亦歸于失襄陽陷親藩之罪。
崇禎年間十余年的時間里,襄陽先后被張獻忠、李自成、官軍來回搶奪,那個時候的流賊還不如現在,那是徹徹底底的流賊。
他們來了要搶上一遍,官軍來了又要再搶上一遍,百姓死死的死、逃的逃,失者十有八九,后來早就是十室九空,成了空城一座。
崇禎十六年正月,闖軍攻下承天,李自成自稱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三月,闖軍破襄陽,李自成將其更名為襄京,稱“新順王“。
依照軍師李巖的建議,李自成以武威將軍謝應龍屯駐襄京,守漢川,目的在于防左帥之泝流而上。
闖軍在當時的各路流賊之中是第一個有些建國意識的,襄陽稱新順王之后,李自成實際上就已經在李巖和宋獻策的建議下,有意歸攏民心,至今更是如此。
到了如今這崇禎十八年,襄陽一帶雖還不如幾十年前,但卻也是安穩許久,有些恢復。
“報!左良玉集湖廣、山西等地官軍,號稱八十萬自武昌渡河北上,連破漢陽、德安,前日已破承天。陛下有旨,命將軍嚴守待援,襄陽重地不可失!”
這天,一向平靜的襄京城內卻是亂作一團,一名標兵將十分不可思議的消息帶到城中,就連謝應龍都為此驚異。
謝應龍屯駐在此最大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李巖害怕李自成忘了南邊兒還有個左良玉,所以才會建議李自成派他來此屯守。
謝應龍記得李巖當時還私下里找自己說過這件事兒,那意思很明確,就是說自己別的不用管,看住左良玉就行,看住了他,就是看住了張獻忠,襄陽這個地方只要不丟,湖廣就還是大順的天下。
這三年來,謝應龍一直都是兢兢業業屯駐于此,一直明里暗里盯著左良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丰县|
祁东县|
邛崃市|
古丈县|
绩溪县|
尉犁县|
湄潭县|
海阳市|
图木舒克市|
奇台县|
乐业县|
咸丰县|
右玉县|
厦门市|
治多县|
安庆市|
当阳市|
巴楚县|
若羌县|
云林县|
奈曼旗|
屏东县|
抚松县|
遂宁市|
拉萨市|
铜鼓县|
长宁县|
泸水县|
灵川县|
普宁市|
泸水县|
西昌市|
祁连县|
深水埗区|
峨山|
榆林市|
武义县|
盐城市|
龙江县|
博客|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