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史上最強崇禎》
第(3/3)頁
“等等,先別急。”看著激動不已的畢懋康,崇禎皇帝豎起手,說道:“紅夷炮也是重達千斤,為何不造紅夷炮反而去造這個炮,難道這個炮的威力比紅夷炮更強?”
“陛下恕罪,是臣失言了。”畢懋康心道自己也是太過興奮而失禮,居然連話都說錯了,賠罪之后才有些鎮靜下來,說道:“臣方才說錯了話。臣認為,我大明火器種類多而雜,糟粕甚多而缺其精華,就如那醫者治人之道,仿制,永遠是治標不治本的。”
“這次的四門火炮,是我大明的一次機遇,陛下萬萬不要仿制,而是要從這四門火炮身上學習到我大明沒有的西洋技術,從而增強新軍的戰斗力。”
說著,畢懋康嘆口氣,神情忽然黯淡下來,懇切又道:“陛下,我大明缺少的從來不是火器,而是各種精雕細琢的技術啊!”
如果是歷史上那位陰差陽錯聽到這番話,怕此刻心中又是充滿了祖宗之法等各種保守陳舊的擔憂和顧慮,但現在的崇禎皇帝卻滿心躍躍欲試,立馬來了興趣,問道:
“這些都是些什么技術?”
“回陛下,例如這寇非林炮,此炮又分小型、大型、中型和中型四種,此番鄭芝龍運抵京城的,便是四門重達千斤,威力堪比紅夷巨炮的重型寇非林長炮。”畢懋康在崇禎皇帝的示意下站起身,坐在一旁座位上喘了口氣,這才繼續道:
“此類炮重達千斤,西洋卻依然能拉著到處流動作戰,而我們卻只能擺在城頭守城,風吹雨淋,卻難以收貨應有的效用,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火炮比較輕?”
說到這里,畢懋康自嘲的笑了笑,又道:
“其實不然,臣就此事和工仗局的主事宋大人交換了想法,我們二人又去問過欽天監的湯若望和南懷仁,這才得到一致意見,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的炮車不如西方。”
“西方用來拉炮的炮車都是兩輪車,以車架尾撐與套上牲畜的前車相連接,轉向和長途牽引都很方便,火炮發射時,則以兩側的輪子和架后的尾撐形成穩固的三角支撐。”
“除此之外,西方人就實心車輪笨重的問題,又將其轉變為帶有輻條的大型木車輪,如此一來,重量沒有了,而且也能做到來去自如。”
“這車輪,還只是國朝需要從洋人手上學到的技術其中之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