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諸位言皆甚是,老夫這是實在被氣的糊涂了,才能說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張采見到自己方才不過是為崇禎皇帝稍微說了句好話,這些士子便是如此激動,當(dāng)下心中便是大定,話鋒一轉(zhuǎn),接著說道: “南京各部院皆是我東林人士,昏君必是見那馬士英獨木難支,才會派鷹犬來南京相助,事到如今,若想了結(jié)此癥,得從根子上下手。” “是極!”吳偉業(yè)大叫一聲,說道:“這昏君得國不正,我等可從此下手!” “如何不正,陛下乃奉大行天啟皇帝詔書繼位,至今已是十年有八,豈能輕易撼動?”這時,陳子龍實在是聽不下去,起身憤然說道。 夏允彝也是起身,高聲疾呼:“楙中所言極是!吾等為國朝士子,當(dāng)以身諫上,以成張、于治世之名,而不是在這商議什么皇上得國不正,爾等難道還嫌我大明的天下不夠亂嗎?” 張采呵呵一笑,說道:“你們二人莫不是怕了?” “哼,多說無益。南郭先生,我陳子龍敬你為文壇泰斗,然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便告辭了!”陳子龍見到周圍士子轉(zhuǎn)而抨擊自己,便是二話不說,直接轉(zhuǎn)身離去。 夏允彝見陳子龍離開,拂袖道:“吾與楙中同,這便去也!” 到了現(xiàn)在這個時候,無論陳子龍、夏允彝這種真正為國著想的義士,還是為私利著想的貪生怕死之徒,都在這個時候開始有意與復(fù)社撇清關(guān)系。 繼陳、夏兩人離開之后,又陸續(xù)有黃淳耀、候歧、楊廷樞、方以智等人離開,不過離開的有識之士終究還是少數(shù),大部分人依舊信奉法不責(zé)眾這一套,留下來義正言辭的商討如何向昏庸的朝廷反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