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反正青藏高原打仗本就辛苦,漢人士兵都是平原來的,氣候不適應水土不服要多休息兩個才能繼續往海拔更高地區推進,也是很應該的。 然后準噶爾騎兵一看明軍沒逼上來,而后方老巢起火了,只好急吼吼折返跑疲于奔命,回去把自行起兵復國的烏斯藏土司們攻滅震懾。 明軍等準噶爾人和烏斯藏土司兩敗俱傷后,再“適應了高原氣候”,繼續往前收拾殘局搶人頭。 總之就是一句話,凡是不主動給大明當狗的,那就去給閻王當狗好了。 小康二十三年,青海問題徹底解決。小康二十四年、二十五年,藏地也徹底解決。明軍按照這個政策,穩扎穩打,一路把大明的疆土理論上推到了喜馬拉雅山,推到了尼泊爾。 隨后,大明也設置了駐藏大臣,統籌青藏高原地區的事務,并且在青海開始逐步改土歸流。因為反明反噶的兩派土司貴族統統被殺絕,這個過程就非常順利。 這些事兒歷史上清朝都沒有做成(清朝設了駐藏大臣,但沒能改土歸流),就是因為平行時空的清朝跟準噶爾部的廝殺征戰持續了太久, 以至于清軍打回來時,準噶爾人已經在青藏占領了太久,當地人反抗準噶爾的那代人早就沒了,后人都被磨平了,對準噶爾形成了認同,清朝要再洗回來就很難。 而現在的情況是,明軍就逮住準噶爾滅青藏后不到五年回來洗,還洗得那么有章法,這就讓阻力幾何級數下降,一切顯得更加水到渠成。 …… 明軍花了三年時間,把高原問題徹底解決,把準噶爾的國土面積直接削走了將近一半,還持續給噶爾丹放血。 到了小康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87年。按照原計劃,徹底解決高原問題后,終于可以給久戰多年不得消停的所有韃靼人以最后的統一總攻。 然而,就是在這一年,噶爾丹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末日將近,于是出于恐懼,進一步竭澤而漁搜刮財富向他的羅剎國盟友買軍火、求援, 并且他進一步向羅剎人宣揚了唇亡齒寒的道理,甚至擺出了“對羅剎稱臣附庸”的狗急跳墻保命招數,實在是無恥至極。 于是乎,羅剎人貪圖噶爾丹的許諾,加上羅剎人自己想往東擴張,最后還是提前爆發了跟大明在黑龍江以北地區的雅克薩之戰,以為對大明的牽制。 好在青藏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大明好歹可以從西南高原用兵問題上撤回來一部分國力,以應對東北和西北同時出現的兩場戰爭。 羅剎人一開始也沒想給噶爾丹賣命,他們只是想趁火打劫,讓明軍承認“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全部是羅剎國的,只要你們簽訂條約,承諾這個事情,那么我們就不再跟噶爾丹結盟了,還會斷絕給噶爾丹賣槍炮的軍火貿易,讓你們后續消滅噶爾丹消滅得輕松一點”。 然而,大明怎么可能承認黑龍江以北土地都是羅剎國的?就算是為了消滅噶爾丹、怕同時樹敵多個而虛與委蛇,那也是不行的。 你要戰那便戰,同時對付兩個敵人又如何! 于是朱樹人就吩咐前線都已經垂暮之年的李定國和鄭成功,兩人分別負責一個方向。 李定國負責西北,對噶爾丹。 鄭成功從大同、張家口一帶調往東北,對付羅剎國。 大明有這個國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出兵之前,朱樹人也秘密給了鄭成功提點,告訴他:“羅剎人在遠東的部隊不足為懼,因為他們要遠涉萬里來這兒跟我們打,我大明的后勤就算困難,但羅剎人只會更困難。他們還完全沒有水路水運可用,一切都要靠馬匹游牧運輸。 所以,羅剎人就算將來要跟我大明長期死磕,也不會一直在外東北跟我們死磕的,只要殲滅他們幾支部隊,把他們的定居點落腳點都滅了搶了,他們就只有往西回退整整六七千里,選擇從哈薩克中亞草原南下、跟噶爾丹合流打我大明。” 鄭成功一想,王爺的教誨果然很對,羅剎人要指望從歐羅巴運兵到外東北跟明軍打,那可是要經過一萬兩千里的。而從歐羅巴運兵到中亞哈薩克,只有六千里。 羅剎人又不傻,如果一萬兩千里這一路注定失敗,后續增援肯定也只能往六千里那一路堆。 而歷史上清軍在雅克薩之戰打得那么拖拖拉拉窩囊,完全是因為清軍在入關后廢棄了火器科技的研發,還在用老式紅夷大炮。以至于完全無法面對羅剎人在雅克薩周邊弄的西式新型防炮要塞,也敵不住羅剎人用歐洲槍炮守城的殺傷火力。 但這一切,在鄭成功的明軍面前,根本不是問題。不就是一些棱堡和大炮么?讓沃邦總兵教教他們什么是正宗的棱堡攻城法!什么是正宗的爆破彈攻城臼炮!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只有數千人規模的羅剎遠東部隊,最終被明軍痛殲。 羅剎人還不服輸,覺得有很多偶然因素,還想嘗試第二把。 于是又從歐羅巴花了一年時間,慢慢調遣大軍沿途補給過來的,足足弄了一萬多軍隊,算是把老本都搭上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