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國姓竊明》


    第(3/3)頁

    于是張名振也存了這個念頭,一有機會就琢磨能不能幫著再拉攏一些人。雖說有些自作主張,但他相信撫臺大人在的話,也會多救援一些忠義將士的。

    雙方簡單見了一下,張名振就主動拋出橄欖枝:“高撫臺,陳總鎮,你們都是死守孤城的義士,在下自然是佩服的。

    我家沉撫臺,也是受陛下所命,在當初楊閣老左良玉孫傳庭兵敗后,依然孤軍救援開封,總算僥幸擊退李自成。

    如今開封已是如此模樣,今年一年周邊數百里百姓都顆粒無收,我以為,就算沉撫臺以江南漕糧轉運增援,也救不了數十萬百姓半年之久——

    至少明年秋收之前,開封是不可能從周邊得到糧食了。哪怕秋收,也未必能有糧,如今這大水未退,也沒有人力去堵口黃河,兩個多月后春耕,難道水就能退干凈了么?否則又如何春耕?

    為長久計,你們還是能撤走多少人就撤走多少人。”

    高名衡和陳永福之前就已經動搖了,不過此刻發現有活路,還有人運糧進來,高名衡難免想更加兩全其美一點。

    他想了想,說道:“本官守土有責,暫時不能拋棄百姓。陳總鎮,不如你帶兵一部,先護送周王出城,順汴水南下,找妥善之地就醫吧。”

    陳永福也是要臉的,怕被說是逃兵,連忙謙虛:“末將是總兵,豈能先逃,還是先派一個守備護送王爺,再運走一些傷病的弟兄。

    既然張總鎮運來了軍糧,這開封城好歹還能撐持一會兒,也要提防闖賊去而復返……”

    張名振一聽他們還長期打起了從淮河、潁川而來的糧食支援的主意,也不由反感,提醒道:

    “高撫臺,陳總鎮,這壽縣等地的糧食,原是沉撫臺為與闖賊決戰所籌備的軍糧。如今還能有剩余,全靠沉撫臺神機妙算,速戰速決提前勝了闖賊,迫其退走。

    這些糧食運回南方的話,也要再多費周折損耗,這才就近拿來增援開封。可如果壽縣的存糧吃完后,沉撫臺是絕對不會再費人力非要運糧食來開封的。

    開封數十萬人口,與其留在這種孤懸絕糧之地,還無法從事生產,那還不如把青壯和士卒都運出去,到糧食豐足處就地就糧!末將也直說了,壽縣的糧食,是絕對供不起數十萬人吃到明年的!只能是暫時解救燃眉之急!”

    高名衡老臉一紅,他也知道自己現在就是要飯的狀態,不能要求太高。那么多人,確實是救不過來,能救一部分已經是大發善心了。

    于是雙方緊急磋商之后,總算達成了條件:張名振繼續往開封運糧,防止直接餓死太多人。而每次卸糧回程的時候,能拉走多少人轉移去安全的地方,就拉走多少人。

    至于拉誰不拉誰,張名振說了算,高名衡不干涉。

    優先從陳永福麾下的近兩萬開封守軍里,挑老兵、精壯轉移,然后才輪到青壯年百姓,

    凡是男女四十歲以上的百姓,暫時就沒運力解決了,小孩兒如果不能自己走路跑跳的,太年幼容易路上死去的,也不運,其他容易存活的都運完后再說。

    張名振還約定,下次再來運糧時,除了糧食,還要運一部分石灰,城內的守軍也可以想辦法籌集,看看還有沒有石灰沒有被水淹壞。

    饑兵和難民撤退時,都必須噴灑石灰消毒,防止船上人擠人爆發瘟疫。這些也都是張名振從沉撫臺那兒學來的招,對于航海密集運兵時防止疫病很有用處。

    當天下午,病體沉重的周王朱恭枵,就先被張名振救走了,也是為大撤退立了個遮羞布,說起來不是官員將士要逃跑,是護送周王逃跑。

    朱恭枵躺在病榻上,被整張床抬走,看到張名振時,他也是老淚縱橫:“本王已經這把年紀了,還救什么呢,不如讓本王落葉歸根,就地得個安生吧。”

    張名振面無表情地說:“王爺想在開封安生,怕是不可得了,這開封遍地水患,死難的將士百姓都被丟水里泡著了。還是安心去和潞王、福王會合吧。其余河南諸王,只要還活著的,都被沉撫臺救走了。”

    朱恭枵與世隔絕已久,并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聽了這話,也是感動不已。

    “大明最后居然要靠這些年輕人拯救,本王臨終遺表時,定然要向陛下極力美言沉撫臺的大德。”

    /89/89578/20915009.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