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李定國被解除了獨當一面的權柄,此后幾日,他痛定思痛,總算把一些原本不愿去想、看到也假裝沒看見的細節(jié),給逐漸想清楚了。 比如,那天吉王府的軍議之前,他就發(fā)現(xiàn)張獻忠麾下跟馮雙禮、白文選平級的王尚禮并未出席。 當時他沒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兩天后才得知,原來早在那場軍議之前,張獻忠就已經定下了“不管后續(xù)如何,至少要先繼續(xù)往南打到衡州,翻過衡山,然后再考慮向東還是向西還是向南”。 換言之,關于決策的第一部分,張獻忠壓根兒就沒打算請教他的意見。可見在軍議開始之前,張獻忠對他的猜忌已經堆積到至少有五六分了。 而張獻忠為什么這么急切要南下衡州,李定國一開始沒想明白,后來聽了白文選私下里跟他聊,才算了然: 張獻忠如今最擔心的,正是如果逃出湖廣境內之后,還有沒有可能被人跨越省界追擊。而在這個問題上,沉樹人太年輕,在大明朝廷里的資歷太淺,就算能力強,也沒資格徹底發(fā)揮出來,所以張獻忠現(xiàn)在最想確保的,就是弄死楊嗣昌。 所以,張獻忠現(xiàn)在的想法,跟去年殺襄王貴王之前一樣,依然是滿腦子琢磨著如何多殺幾個藩王,而且最好是殺了藩王之后,還能占住城池一段時間,別立刻讓沉樹人奪回去。 這樣才能充分證明楊嗣昌的策略從根子上就是錯的!根本保護不好地方!圍堵也堵不住!到時候崇禎就算不砍了楊嗣昌,也能把楊嗣昌嚇死! 可以說,張獻忠在瘋狂追殺地方藩王這個問題上,已經有點魔怔了,形成路徑依賴了,越殺越爽, 又能搶劫到最多的錢財,還能陷害到跟自己作戰(zhàn)的官員,還能打擊朝廷威信、建立自己的兇名。 而他這次急于速攻衡州,也是因為在衡州有一個遠比之前已經殺掉的榮王、吉王更重量級的藩王——桂王朱常瀛! 別看衡陽這地方,后世在湖南也算窮的,畢竟是衡山以南了,位于山區(qū),水路交通不便,經濟也就不發(fā)達。論富庶程度不僅遠遠比不上長沙,連常德、岳陽都比不上。 但是在崇禎一朝,就藩衡州的桂王,含金量卻很高,因為桂王是先帝萬歷的親兒子,也就是崇禎的親叔叔,雖然封地窮、積攢的錢財不多,可跟當今皇帝的血緣關系近啊!殺他一個對朝廷威望和官員前途的打擊,不得抵得上其他遠支藩王殺好幾個! 崇禎的親爹光宗朱常洛就兩個兒子活到成年,分別是天啟和崇禎,所以世上并不存在崇禎的親兄弟藩王,對他來說最親近的就是幾個同出于祖父萬歷的叔叔們了。 而萬歷一共八個兒子,三個早夭,活到成年的一共也就五人。其中長子是崇禎他親爹,剩下四個藩王分別是福王、瑞王、惠王、桂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國姓竊明】 【】 福王去年已經被李自成殺了,惠王是個異類,在荊州府就藩、卻皈依佛門,喜歡禮佛不問世事。 荊州府如今是湖廣巡撫方孔炤的駐地,所以張獻忠也沒打過殺惠王的念頭,除非他能先干掉方孔炤,再說殺一個已經想皈依佛門的人也起不到震懾作用,人家都出家修行了,也就剝離了和家人的關系。 所以剩下全天下可殺的崇禎親叔叔,也就剩衡州的桂王,和重慶的瑞王朱常浩。 重慶還在四川巡撫邵捷春手里,張獻忠現(xiàn)在還在絞盡腦汁想著如何繞路入川,只好先放一放,最后眼前就能實現(xiàn)的最優(yōu)解,就只有桂王了。 所以早在幾天之前、他剛破長沙不久,得知沉樹人援軍已至、抄了他后路時,張獻忠內心就已經定下了南下衡州,先殺桂王的打算。 他怕夜長夢多,也怕拖久了之后桂王聽說長沙陷落、流賊還有繼續(xù)南下的想法,提前害怕跑路,所以也就沒多等,直接讓王尚禮帶領一支老營精銳、少量人馬先行,直奔衡州。 另外,他還利用了長沙城陷落太快,官軍沒怎么抵抗、周邊地區(qū)也還沒反應過來這一優(yōu)勢,直接把投降的長沙總兵尹先民的印信、一切公文信物全部收了,甚至還用了一隊尹先民手下的投降明軍士兵為先導,幫著王尚禮去騙衡陽關的守軍—— 衡州在衡山以南,而長沙府在衡山以北,所以中間有一些交通要道,是要翻越衡山中某些山谷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