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8章 鄉試揭曉-《國姓竊明》


    第(3/3)頁

    明末小冰期,氣候比正常環境更寒冷一點,窮苦百姓的紡織品肯定也是不夠穿的,不存在產能過剩。如果能提高一點生產效率、解放出勞動力,就能讓更多人手去打仗和種田。

    當然,沈樹人不會再讓董小宛去琢磨那些高端的蘇繡,那些奢侈品技術的進步,對亂世毫無價值。要改良紡織業,也得從松江棉布這些普通窮人的衣服面料上動手。

    沈樹人讓人拿來家里販賣的各色面料樣品,還有現有的織機,每天觀摩生產工藝和成品。短短幾天之內,他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明朝的棉布普遍比較窄,正常的棉布才一尺八寸的幅面寬,松江棉布中有一種叫“三梭布”的,也只能達到四尺寬,但是需要非常繁瑣的織機才能織出來,一個女工還搞不定。

    一尺八寸寬、五丈長的一匹棉布,要銀子兩錢。

    四尺寬的三梭布,面積大約是普通布的二點三倍,但售價可以達到六錢銀子,也就是普通布的三倍,可見多出來的零點七倍溢價,就是為布匹的額外寬度買單的。

    更寬的布做衣服做被子的時候需要的裁剪縫合工序會更少,邊角廢料也少,利用率高。

    見到這個現狀后,沈樹人也免不了讓董小宛想想辦法,每天跟他一起切磋,看能不能改良一下機器。

    畢竟沈樹人在21世紀時也找裁縫定做過衣服、看到過21世紀的布匹。后世的紡織品根本不存在寬幅限制,想織幾米寬一卷的布都行。

    按歷史書的說法,是1730年代英國率先出現了“飛梭”,才把布匹寬度受手工投梭長度制約的問題解決了。

    只要把布匹加寬,織工在同等投梭、提經勞動頻次下,可以生產的紡織成品就能成倍提升,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沈樹人把發明“飛梭”的思路大致安排了一下,他自己就當起了甩手掌柜,任由董小宛自行琢磨。

    ……

    把一圈種田攀科技任務全部交代下去之后,十幾天時間很快就過完了。

    崇禎十二年的鄉試,也在沈樹人的忙碌中過去。直到張榜貼成績的日子,沈樹人才想起這事兒,陪著張煌言和顧炎武、歸莊去看榜。

    張煌言原本歷史上應該崇禎十五年才中舉,但或許是跟沈樹人結交后,沈樹人給他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讓張煌言的答題風格、政見態度更符合了這一年的錄取傾向。

    總而言之,張煌言陰差陽錯,還真就提前三年中舉了。

    歸莊學問本來就不錯,也沒顧炎武那么驚世駭俗,一切如常考中。

    而顧炎武則是跟歷史上一樣落榜了,落榜之后,顧炎武還非常憤慨,覺得如今的八股風格太死板,跟沈樹人抱怨說將來再也不考了。

    沈樹人心中暗喜,顧炎武不考了,正好拉他去給自己做幕僚。

    至于表哥張煌言考中了,也可以想辦法給張煌言買個官,先去史可法那兒謀個差事,幫沈樹人先在安徽地區建立一個立足點,作為未來跟流賊作戰的根據地。

    “恭喜表哥高中,顧兄你也別氣餒,考都考完了,咱去秦淮河上痛飲幾日散散心。如今這亂世,不管中不中,都有機會報國救民。”

    沈樹人一邊琢磨,還一邊安慰落榜的顧炎武。

    ——

    ps:因為有些見效慢的瑣碎種田情節,就一股腦兒流水賬塞進來了。快速過掉。看歷史文的讀者,基本上科技種田都看了幾十幾百遍了,我寫多了肯定會被嫌灌水、拿資料湊數。所以只寫個布局思考邏輯,其他都略過。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杨浦区| 黄骅市| 来凤县| 丘北县| 乳山市| 宁化县| 高台县| 巧家县| 通化县| 永寿县| 婺源县| 台中市| 昆山市| 五寨县| 鹤庆县| 大连市| 株洲市| 两当县| 郓城县| 宝鸡市| 高邑县| 宝丰县| 岳普湖县| 汉川市| 广河县| 竹北市| 中西区| 将乐县| 沛县| 临江市| 太保市| 济南市| 丽江市| 昭通市| 镇远县| 山丹县| 洱源县| 冕宁县| 合水县|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