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貍-《國姓竊明》


    第(1/3)頁

    為了給鄭家人放煙霧彈,沈樹人讓父親假裝寫了一封給南京國子監的回信,還另外做了一些布局,花了整整一下午。

    次日清晨,沈家一大早準備好了車駕,伺候大少爺出門。

    穿越到明朝之后的第三天,沈樹人總算是第一次出門了。

    目的地也不遠,就在太倉劉家港鎮上、一處鄭家商號。鄭鴻逵在蘇州期間,便是在那兒下榻。

    明朝的劉家港,是長江口最大的江海轉運港,也是當初鄭和七下西洋的啟航根據地。

    而鄭家號稱擁有“山海五商”的商業網絡,在蘇、杭都有負責采購海貿貨物的商行,這劉家港當然也少不了鄭家的據點。

    剛出門時,沈樹人內心頗有些好奇。

    雖然有肉身留給他的一部分記憶,讓他能適應明末的生活方式,可親眼看見市井百態,那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蘇州府如今正是天下繁華所在,下轄各縣和散州,也都各領風騷。

    作為府治的吳縣,蠶桑刺繡、奢侈珍玩極為發達;

    太倉是江海水運貿易重地,長途富商云集;

    吳縣和太倉之間的昆山,則是文化風尚的標桿,“昆曲”就誕生于此。

    沈樹人為了多熟悉一些情況,吩咐沈福特地讓馬車在鎮子里稍微繞一繞,原本只是五六里的路程,愣是走了十幾里。

    港區沿江一溜兒都是各種商行、貨棧,行人如云,最多的就是米鋪和綢緞莊、棉布莊。

    源源不斷的運糧船從外地運來糧食,在劉家港卸貨。再把蘇湖的絲綢、松江的棉布裝船,販往大明各地,或是南下轉運去福建后、再轉賣海外。

    沈樹人看著這一切,也略微驚訝了一下:“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諺語太有名了,哪有魚米之鄉還得從外面買米的道理?

    但很快他就想起了一種可能性:估計是商業太發達,種別的經濟作物收益更高吧。

    他便用折扇掀開車簾,跟沈福確認道:“阿福,去問問如今米價幾何。蘇州府都得從外邊買糧,周邊府縣的良田,莫不是都種桑養蠶了?”

    “少爺有所不知,這蘇、湖二府的良田,確實種桑養蠶的多。只因湖絲和蘇絲的質地特別細滑,天下數一數二,一擔本地生絲的售價,能抵外地兩擔不止。

    不過臨近的松江府和揚州府,土質不如太湖周邊肥沃,多是貧瘠沙壤,不宜種桑養蠶。好在灌溉依然充沛,所以廣種木棉,松江棉布所用的棉料,倒有一小半是江北種的。”

    沈福先回答了少爺的后半個問題,然后才去路邊的米行詢問行情,不一會兒就折回來補充道:

    “少爺,剛問過了,今年的米特別貴。往年早稻只要一兩八錢銀一石,晚稻貴些。但今年嘉興府的余糧也不夠了,還有從紹興府販過來的,足要三兩四錢。連浙江都大旱了,入夏就沒下過雨。”

    沈樹人聽了這數字,也是觸目驚心,蘇州的物價確實貴得離譜。

    再看這蘇州府的繁華街景時,頓時覺得“濾鏡”都不一樣了。連街邊那些奄奄一息的碼頭工人,都越看越像是流民。

    崇禎后期的天災,真的是太夸張了。

    按《明史》的說法,從崇禎十年到十四年,居然連續五年、年年大旱——當然,不可能是全國范圍同時大旱,但至少也是每年要輪到三四成的省份大旱。

    今年連沿海氣候溫潤的浙江都能大旱,以至于蘇州從外面買糧都受到了影響,也算是邪門到頭了。

    好在江南早就普及了雙季稻,浙江今年春天還算雨水充足,所以夏糧是收下來了,眼下的干旱只會導致后續秋糧絕收。

    一年兩季收成能保住一季,還不至于餓死太多人。

    但北方那些只能種一季的省份,遇到同等級別的旱情,絕對會赤地千里,難怪張獻忠隨便一扯旗,又裹挾了那么多人。

    沈樹人長嘆一聲,放下車簾,也沒心情繼續逛了,吩咐沈福直接驅車去目的地。

    沈福剛來不久,對少爺的脾氣還不太了解。但他善于察言觀色,便悄悄遞了個臺階:

    “少爺若是覺得不忍,我安排人給碼頭上的饑民散些銅錢,或是明日著人來舍粥。”

    “不必,這種地方人太多,而且流竄頻繁,會出亂子的。我寧可回去和父親說,提高碼頭力工的計件工錢。但限制每天的工量,多用幾個人便是。”

    沈樹人畢竟接受過系統的公共管理教育,知道直接撒錢肯定會引起升米恩斗米仇,而且管理成本太高。

    沈福聽了,內心頗為佩服,連忙表示一切按吩咐辦。

    馬車很快就到了鄭家商號所在的那條街。位于鎮子東北角、瀏河與長江交匯處,也是劉家港最熱鬧的所在。

    瀏河是蘇州地界上一條重要的河流,連接了太湖和長江。吳縣、昆山和太倉三處州縣,也都是沿著瀏河分布的。劉家港這個地名,也因位于瀏河入江口而得名。

    臨近鄭家商號,沈樹人一路掀著車簾隨意觀望,不經意又看到一些奇怪現象,便隨口問仆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阴县| 弥勒县| 林甸县| 报价| 子洲县| 德江县| 黎平县| 浏阳市| 卢湾区| 五峰| 南岸区| 淮安市| 深水埗区| 朔州市| 洪雅县| 五常市| 桐城市| 甘谷县| 宁海县| 图们市| 山西省| 陆河县| 碌曲县| 河东区| 获嘉县| 南阳市| 加查县| 阳原县| 德化县| 将乐县| 临海市| 韶山市| 巴中市| 浪卡子县| 三门峡市| 咸丰县| 丹棱县| 芦山县| 濮阳市| 遂川县|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