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許世彥在滇省呆了七八天,再加來回路上耽誤,等他回到家,已經八月二十號,學校開學了。 東崗鎮(zhèn)只有一個中學,是鎮(zhèn)上和參場聯辦中學。 所以生源包含了東崗中心小學以及下屬各個村小,還有參場子弟小學。 而且由于兩邊聯辦的原因,參場小學的學生,不管成績好壞,都可以直接升初中。 用本地的話說,就叫全鍋抬。 這么多學校的學生都升入初中,可想而知,初中的學生不會少。 許海源他們這一屆,初中有六個班級,每個班差不多有五十來個學生。 當初建東崗中學的時候,用的是東崗老醫(yī)院的地方,原本只有東、北、南三面的平房。 南面那趟房子最西邊幾間,當年就是老醫(yī)院的太平房。 后來學生多了,教室不夠用,正好一參場出資,又給加蓋了校舍。 還在學校西邊給蓋了一棟三層的辦公樓,留作老師的辦公室和各個實驗室。 東崗中學的規(guī)矩,初一新生安排在南面那趟房子里,初二、初三則是搬到東邊或者北邊的房子。 許海源被分到了二班,一班和二班的教室應該是以前的老房子,比三班那些都大不少,而且地面鋪的是磚。 從三班到六班,教室面積要小一些,但地面是水泥。 對于學生們來說,根本不在乎地面是磚還是水泥,也不在乎教室的大小。 他們唯一擔心的,是班主任嚴不嚴,功課多不多。 二班的班主任姓宮,是一位英語老師,帶著副眼鏡,成天笑呵呵的,看上去脾氣特別好,學生們也都特別喜歡她。 許海源的初中生活,就此展開。 而許瑾慧和許海清兩個,也開始了他們的小學生涯。 許海清和許瑾慧倆人,沒去東崗中心小學念書,而是去了參場小學。 這么安排,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許海源、許瑾萍倆人都在東崗中心小學讀書,這倆孩子太過妖孽,學習成績那么好。 許世彥和蘇安瑛都擔心,倆小的再去東崗中心小學念書,逃不開哥哥姐姐的陰影。 學校那些老師,肯定會拿哥哥姐姐的成績,跟這倆比較。 可能老師是無意的,但這種舉動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將來發(fā)展不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