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將車停在路邊,眾人下車步行往里走。 孩子們各自帶著干糧和水,下車跟著一起往里走。 這年月的孩子成天淘氣可哪野,真不在乎走這點兒路。 大概走了半個多小時,終于到里面的參地了。 去年買了兩臺拖拉機帶著旋耕機,專門用于參地翻土。 這兩萬丈參土呢,哪是幾天就能弄完的?拖拉機帶著旋耕機不能天天來回跑,晚間就只能放在山上。 晚上,得有人留下來照看,所以馮超、黃勝利等人就在參地旁邊搭了個窩棚。 這些天幾個人輪班在山上值夜守著拖拉機還有那些機械。 這也是為啥這么早就要蓋看參小房的原因,主要是弄個住的地方,要不然成天睡窩棚,誰受得了啊? 山上看參的小房,自然不用像家里的房子那樣,還得用磚瓦去蓋。 多數(shù)都是用黃泥砸夯,或者是里頭用木板加枝條釘起來,外頭糊黃泥。 這邊的小房也采取類似的辦法,用木板還有樹枝等先釘起來一個簡易的房框子,然后往上糊黃泥,再抹平就行。 當然,這個糊黃泥,可不是簡簡單單拿泥抹子抹上去,那樣根本掛不住。 要先把黃土和塔頭草或者麻刀摻勻了加水活好,然后直接用手抓了黃泥,往房框子上頭摔。 摔的力氣越大,就掛的越結(jié)實,等著墻面全都摔滿了厚厚一層泥,再用泥抹子給抹平就行。 這活,聽起來像是挺有意思也不怎么難,實際上累得要死還埋汰。 摔一天泥,胳膊酸疼不說,從頭到腳都是泥點子。 許世彥讓孩子們來,就是讓他們干這個活的。 不是能作么?不是平常挺愛玩泥巴么?這回讓你們玩?zhèn)€夠,保管往后再不想玩泥了。 “楊建國、韓振文,你倆把那些塔頭草,用鍘刀鍘一段一段的。 不許太長啊,當心點兒手。 其他人,該去抬土的去抬土,那邊有大泡子,去抬水,等會兒和泥。” 這泥不能頭一天活好,不然一晚上就硬了,還得重新活。 所以多數(shù)都是早晨起來現(xiàn)活,活好了醒一會兒用,正好。 反正幾個家長都商議好了,這回就可著孩子們禍害,要不然他們也是成天作的一身泥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