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參從地里起出來,過秤記賬后,就直接送到加工廠去。 一參場的加工廠,配有刷參機、蒸參罐、烘干機等機器,可以做到大部分工序機械化。 一參場加工人參的方式,跟二大隊還有其他地方都不一樣。 刷參機工作不需要人工刷參,鮮人參經(jīng)過機器刷洗后,一部分需要人工掰下參須,有銹斑的要用竹簽將銹斑掛掉,然后才能進行下一輪蒸制工序。 所以,一參場會招大量人手,掰參須、理順參須、出鍋擺叉子、過秤等等。 外面招的臨時工,一般就是做掰參須、理參須這些活。 個人計件,每人發(fā)幾個大竹筐,自己掰出來的棒槌放在筐里,滿了就去過秤記賬。 其他像擺叉子、過秤、晾曬、下剪須、捋須子、裝箱等,多數(shù)是從工人家屬里面,挑一些年輕人,干活麻利的,計時工資。 技術組要研發(fā)新產(chǎn)品,人參即食蜜片,需要將鮮人參清洗切片,再放入蜂蜜中腌制。 長白山紅參更不用說,需要十幾道工序呢,都得用大量人工。 技術組不光負責新產(chǎn)品研制,還監(jiān)管質(zhì)量、以及相關設備維護。 所以,從第一天加工開始,技術組有大半人手,都在加工廠。 許家那邊,君子蘭小苗已經(jīng)定型,今年的新種子還沒收上來,日常管理不用費太多心思。 而且許海源和許瑾萍都上學了,家里只剩倆小的,周桂蘭一人就能照看過來。 蘇安芳姐妹就跟許世彥商議,她們想找點兒別的活干,不能總在家閑著。 許世彥一想,倆小姨子都挺能干的,一參場加工廠那頭正好還缺人。 加工廠從九月初開始,一直到十一月初都挺忙,倆月的工夫,也能掙個七八十塊錢,還算可以。 于是,許世彥就把倆小姨子安排到加工廠去了,有他在,肯定安排的都是不太累還掙錢多的活。 蘇安芳姐妹干活不錯手腳麻利,別人也挑不出啥毛病來,就這樣留在了加工廠。 許家沒種太多地,自家參地也不多,許成厚順手就侍弄了。 這幾年有許世彥照看著,每年冬天都給許成厚配點兒膏方或者一些藥茶之類調(diào)理,老爺子這體格沒的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