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經典語錄,就是四書五經中的話語,雖說多是議論句,但用法與普通議論句不同,在這個朝代,四書五經中的話都是金科玉律,是不允許反駁、討論的,一般要放在一段論述的開頭,增加論述的不可辨別性。 議論,就是論述的話,分為論仁(義、理、智、信)以論愛民、論吏治等等,最終還有個兜底的“其他”,把不好歸類的金句放入其中。 事例,就是事實論據,也不是隨便一個事實就可以的,需要權威,需要真實可信,需要能充分說理。 蘇懷瑾從史書中找了帝王將相的事例,按照事例的說理用途分門別類整理好。 才堪堪整理好,春闈就開考了。 春闈是禮部主持的考試,有景昌帝授意,有馮邦彥親自安排,蘇懷瑾大搖大擺地走進春闈考場。 考場內部的監考,卻不是禮部的人,而是監察御史。 因為蘇懷瑾參加考試,馮邦彥為了避嫌,奏請景昌帝,讓素來以清正聞名的監察御史們監考。 這次沒有廣陵王給自己做后勤了,蘇懷瑾在空間里放了簡單的爐子,就蒸雞蛋、熱蔥油餅、煮米糊糊吃,保證清淡有營養,不給春闈拖后腿。 倒是她準備的春闈素材用到的不多,會試的考題,哪是那么容易預測的。 蘇懷瑾憑自己的感覺寫了一篇文章,心里很沒底,垂頭喪氣、腳步虛浮地走出考場。 “爹爹!” “爹爹!” 兩個小紅包沖過來,這個心口繡著“平安”,那個心口繡著“健康”。 靈娘是通過孩子身上的字,告訴她只要她平安健康就好,不要太在意科舉的結果。 靈娘真是個賢妻啊!可惜自己是個女人,耽誤了她。 蘇懷瑾蹲下身子,抱住他們:“好孩子,你們娘呢?” 思思搶先說:“娘在馬車上等你。” 念念不甘示弱地說:“娘給你準備了粥,很香很香的。” 蘇懷瑾驚喜:“你能說這么多話了?” 念念傲嬌:“我還會寫字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