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二天傍晚,趙管事從施粥棚回來,看到柴房里堆滿了米袋子,整個人都傻眼了:“這,這么多糧食哪來的?” 蘇懷瑾白了他一眼:“爺買的。你造成的虧空,爺給你補上。去讓人把這些米倒進糧倉里,把麻袋燒了。” 趙管事不解:“何必要浪費這個力氣,直接拿去給粥棚不是更省事嗎?” 蘇懷瑾指指麻袋上的標志:“買來的糧食都是有標志的,你要讓大家都知道小戈莊糧倉虧空?” 趙管事不敢多言,感激再三,指揮人將米糧倒進糧倉里。 就這樣,蘇懷瑾成功將盜來的部分糧食“光明正大”地拿出來,給了廣陵饑腸轆轆的百姓。 她覺得自己很聰明,覺得機緣非常巧合,卻不知這是唐清江煞費苦心為她找的“白手套”。 若不是偷賣糧食被發現,趙管事哪能任由蘇懷瑾命令? 趙管事一生膽小怕事,若無人攛掇,哪敢打廣陵王府糧倉的主意? 唐清江步步為營,又不著痕跡、不居功,著實是高。 考慮到許多百姓連出城砍柴的力氣都沒有,給他們糧食他們也沒法兒煮,蘇懷瑾決定先設粥棚,施粥一段時間,再發放糧食。 施粥的第二日,蘇懷瑾到了城北一處粥棚。 吳大刀在那邊維持秩序,見了她就著急地說:“小先生,來吃粥的不光有饑民,怎么驗證他們身份呢?” 蘇懷瑾將他拉到一邊,低聲說:“都是劣米、陳米、糙米,富貴人家才不來喝呢,來的都是尋常百姓,光靠買糧食可能很快也支撐不下去了。何必非等到百姓快餓死了,才施舍他們粥喝,你說呢?” 吳大刀鄭重拱手:“小先生,您是個仗義的人!以前俺聽人說,仗義的都是屠夫,讀書人負心,現在看來,讀書人也有不負心的!” 蘇懷瑾笑著說:“能得到吳大哥的認可,是柳某的榮幸。柳某年輕,才智、經驗都比不上府中諸位先生,要想做成事情,得到大家的認可,不能少了幫手。吳大哥以后還要殺豬嗎?” 她想讓吳大刀為自己做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