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啊,一場暴雨而已,礙著累世簪纓的豪門貴女、超品級親王妃什么事了。她的眼睛從來不會往下看,從不會過問民間疾苦。 而那個小丫頭,冒著大雨就出去查探災情了。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 饒祈年回懟:“王妃一路過來,可曾撩起車簾,看看外面的景象?” 裴王妃著急地說:“妾知道廣陵遭了大災,可你只是個藩王,并沒有管理地方政務的權利,王爺,你這么會置整個王府于危難之中的!” 饒祈年說:“本王來廣陵前,父皇再三囑咐,要愛惜百姓。父皇愛民如子,本王拯救萬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是奉旨行事。” 裴王妃被說得啞口無言,轉而又說:“妾聽說馮先生奉命調撥府庫的糧食,十八個糧倉,調空了十七個。王府三千府兵、一千仆役、一千奴婢,還有那么多主子,大家吃什么?” 饒祈年不耐地說:“你放心,本王既然娶了你,斷不會讓你跟著本王挨餓。” 裴王妃被他的話激怒了:“最好不要,不然妾帶著孩子回裴家借糧去。” 怒氣沖沖地離開。 饒祈年對她徹底失望了,如今邱知府和廣陵大族聯合起來給他難堪,賑災的事情決不能半途而廢,不然他會被朝野恥笑,會令父皇母妃、府中門客和廣陵百姓失望的。 這個時候,他需要幫助、支持、鼓勵。即便不愿意出錢出力,說句暖人的話也行啊。 蘇懷瑾勒索了馬側妃一些首飾珠寶,還愿意擇銀救災呢。她是他的結發妻子,即便沒有很深的感情,利益總該是一致的吧,她怎么就不能支持他呢。 因利而聚的關系,果真是最脆弱的。他與蘇懷瑾因情而聚,蘇懷瑾傾盡所有支持他。他與門客們因志而聚,諸位先生為了他的事殫精竭慮、日夜操勞。 誰說情義縹緲的,情義明明是最堅固的。 饒祈年煩悶了一會兒,回過神來:“明遠回來了嗎?” 沒有人回答他,他有些惶恐,仿佛又回到了蘇懷瑾逃離王府的那段日子,慌忙跑出去。 瘦西湖邊,蘇懷瑾坐在石頭上,托著腮不知道在想什么。 饒祈年飛奔過去:“瑾——”看到杵在一邊柱子似的何西寶,沒敢抱她,“這么晚了,你怎么還不回去?” 蘇懷瑾回頭,恬淡地笑了:“難得浮生半日閑,看看月下的美景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