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波人打發(fā)走以后,來安西的探子就少了許多。 因為北庭軍和宋云的大名,很快就傳遍天下,進入各國君臣的耳中。 “嘖嘖,北庭府兵,守城五十載,死戰(zhàn)秦軍不退,只剩最后一人……李庸有這般強軍卻不懂得珍惜,難怪收拾不了那幫節(jié)度使?!? “本王要是有北庭軍這樣的麾下,何愁大梁不興?秦人又怎敢三番五次地犯邊?” “你們這些帶兵的,好好學學人家,別再帶出一群**來了……” 一時間,各國君主都在感慨北庭軍的壯烈事跡,拿來鞭策自家的將士。 至于宋云,名聲隱藏在北庭軍之中,卻沒那么引人注目。 “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先天武師?也算天才了,不過這樣的天才本國也有幾個,他不愿意來,那是他的損失,咱們還是培養(yǎng)好自己的人。” 回去復(fù)命的探子見上級沒把宋云放在心上,勸說無果,只得暗暗苦笑。 有些事情眼見為實,只有去過安西的人,才能感受到那個白衣青年的不凡之處。 不是年齡和境界就能衡量清楚的。 這些探子沒什么話語權(quán),上報之后,也就只能默默嘆惜了。 一個前途無量的天才,卻即將死在大漠孤城之中,不然幾十年后世間可能又要多出一個武圣。 紛爭亂世,這種令人嘆惋的事情不在少數(shù),漸漸的探子們也就將其拋諸腦后,去忙新的任務(wù)了。 至于唐國朝廷,聽到這個消息后,很多人的心情變得格外復(fù)雜。 朝堂之上,身材微胖的唐肅王李庸高居寶座,聽下屬匯報安西一戰(zhàn)的情報。 李庸原本還笑呵呵的,聽著聽著,臉色慢慢陰沉如水。 下面有很多年輕臣子,尤其是武官,對北庭軍的事跡大感欽佩。 眾人震撼之余,嚷嚷著要請?zhí)仆踝贩?,要迎烈士遺軀回國。 年長些的臣子,卻垂手沉默不語,一直沒有動靜。 漸漸的,年輕官員們也察覺到了不對勁,瞥了眼面色不善的唐肅王,終于閉上了嘴。 等朝堂安靜下來,向來性格溫和的唐肅王李庸,罕見地發(fā)起了脾氣: “哼,本王執(zhí)政三十載,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培養(yǎng)軍隊,結(jié)果一個個表現(xiàn)還不如那幫老頭,你們好意思嗎?” 一眾武官連忙跪下行禮:“臣等無能,有負王上重托。” 李庸在王座上大發(fā)雷霆,好一陣子后才宣泄了心中怒火,平靜下來,淡淡道: “行了,此事便算過去了,無需再議。秦國雖敗,恐怕過不了多久就會再度起兵,傳旨給西北三道的節(jié)度使,大敵當前,讓他們齊心協(xié)力,備戰(zhàn)待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