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七章:水下疑云-《扶乩追靈》


    第(1/3)頁

    黃河中下游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渾濁,下水后能見度很低,能見范圍不超過一臂的距離。

    下水后打開頭頂的射燈,馮陽順著腰上的繩子摸索著往前游,同時開始下潛。

    黃河歷經上千年的決堤與改道,淹沒了不少的城池文明,如今的河底掩埋著數不清的瓦礫,馮陽所到之處掀起一片渾濁,腳踩下去的地方遍布陶瓷與銅鐵的碎片。

    他撥開水草繼續往前,很快就追上了江客。

    二人比劃了幾下手語,江客示意已經抵達目標地點,馮陽緊跟著他往前游。

    游了沒多久,二人進入了一片幽暗的水域,兩側是黑色的礦石,底部發白,看起來分外詭異。

    馮陽緩慢游到礦石壁面前,頭頂的探照燈照亮了里面的空洞,洞口直徑約摸有兩米多,高度大概有三米多,邊緣被打磨的十分平整,似乎是經年累月的磨損造成的。

    他游到圓洞對面,發現這里的石壁上也有一個類似的空洞,只是大小有所不同。

    江客游到他身邊,手里握著一枚青銅甲片,見狀,馮陽接到手里仔細查看,青銅甲片,看這材質應該是先秦時期的產物。

    所謂的先秦時期就是泛指秦朝以前的文明時代,一般指舊石器時代到戰國時代。

    這一時期人類剛剛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生產工具從石器逐漸升級,而此時熔點更低,更易冶煉的銅出現在了人類社會中。

    華夏使用銅的歷史年代久遠,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古人就發現并開始使用銅。

    華夏最典型的青銅時代是商周時期,那個時期的青銅器在技術上達到了世界的最高峰。

    考古出土的大量商周時期鑄造的銅器,包括生產工具、武器,以及大量的生活用具、禮器,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商朝的青銅鑄造藝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發現了大型青銅鑄像是其杰作。

    而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平雕與浮雕兩種技術,各自的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他手中握著的這枚青銅甲片上的祥云花紋就是用的平雕技術。

    相較于銅,華夏的冶鐵技術出現的就稍晚一些。

    華夏的煉鐵時期始于春秋時代,古人在掌握塊煉鐵技術的不久就煉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態生鐵,并用以鑄成工具使用。

    考古發現的最早人工冶煉鐵器屬于春秋時期,目前已知有大約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鋤(臿)刃,梯形錛刃、削、刮刀、劍、鼎等,經金相核驗,多數屬固態還原的塊煉鐵(指不含炭的鐵)。

    春秋晚期時期,人們掌握了塊煉滲碳鋼及其淬火工藝,大大提高了鐵器的實用性能,為戰國中期以后的鐵器大量應用于軍事和農業生產創造了技術條件。

    這枚青銅甲上有一個小孔,上面還掛著半根鐵絲,看來此物最起碼出現在春秋時期。

    他沖江客比了幾個手勢,詢問這是在哪里發現的。

    江客指了指后面的那個河窟,隨后便向此處游去。

    見狀,馮陽也跟了上去。

    這個河窟倒是有些非比尋常,高約兩米,寬約一米,里面的石壁上刻著看不懂的壁畫。

    江客打了個手勢,示意他先進去看看,讓馮陽在外面等著。

    馮陽點頭,比了一個ok的手勢,順手將石錐敲進旁邊的石壁上當作一個支撐點。

    河窟不算深,兩側設有通道,江客順著水流游了進去,幾分鐘后光亮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青区| 泸定县| 陇南市| 镇雄县| 乌兰县| 察隅县| 三穗县| 玛曲县| 柞水县| 河北省| 宁强县| 民勤县| 论坛| 台安县| 陈巴尔虎旗| 永寿县| 琼海市| 神农架林区| 五莲县| 河西区| 滨州市| 太仓市| 福海县| 饶平县| 营口市| 温宿县| 宁化县| 从江县| 吕梁市| 吴旗县| 海安县| 宁阳县| 凤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崇信县| 乐都县| 迁西县| 九江县| 开江县| 镇安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