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節 于鄂水的研究-《臨高啟明》
第(1/3)頁
第三十九節于鄂水的研究
江山倒是興致勃勃:“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占住這個知府的位置,可以設法提前讓他調轉到其他崗位上去。花錢運動一下把他調到南京或者北京的中央部門去。不是說東林黨里不少人賣官鬻爵也干得很起勁,給錢就能辦事嗎?”
“還是那句話,誰去?”諶天雄搖頭,“按理說安插這么個人是有益無害,但是元老里根本挑不出這么一號人來。”
“危險性很大嗎?”
“這個危險性是基于任何元老都沒本事扮演一個合格的大明官員。一出場立刻就要露陷。不談最明顯的口音和外貌問題,一個大明知識分子的基本素質,元老們就沒人具備。”林佰光有點遺憾的搖頭,“這不是靠幾個月的惡補就能學得會的。這個機會其實很不錯……”
“要是我大清就好了,捐官班子滿地跑,什么爛人都能當官。”王鼎說。
林佰光說,“我提議選擇一名信得過的土著去冒充雷州支付。這是唐僧計劃能成功的唯一可能。”
“土著信得過么?會不會當官當迷糊了,把我們給出賣了謀個真正的官帽子。其他倒不怕,就怕在他幕后遙控的元老遭殃。距離遠了我們救人都來不及。”
“那他自己的罪名也夠大了。”林佰光說,“我覺得還是能掌握住他的。只要大家動動腦筋,還是有辦法想得。這事情于鄂水當初很有興趣,我建議你不妨找他來談談。”
“這事情非常難,”于鄂水老生常談,“最理想的狀態是我們找一個元老來當知府,不過我研究了下,就算從現在培養起來,這個人又聰明學習刻苦,沒有二三年工夫也辦不成。”
他在大圖書館里負責歷史資料檢索匯編,事情不多。空閑的時候對唐僧計劃花了不少精力研究其可行性――與其說于鄂水真得想推動這個計劃,不如說純屬是一種休閑型的研究工作,類似于過去架空“一個現代人如何在大明當官”這樣的議題。越研究越覺得有興趣,感覺就好像過去寫論文搞課題一樣。而且他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他正生活在大明,臨高這地方雖然科舉不盛,好歹也是出過一個進士若干舉人,外加還一批秀才。科舉正活生生的存在在自己身邊,用不著一個勁的揣摩書上是怎么說得,還要考據真偽。
除了翻史料,他還走訪了一批臨高縣的科舉人物,向他們請教科舉方面的種種知識。包括縣里的幾個秀才、舉人,縣學里的王教諭,甚至劉大霖也接見了他一次――劉大霖不知道他打得算盤,以為這澳洲年輕人“心向教化”,有心要參加科舉,頓時大為激賞,不僅大談自己的科舉見聞,還說了許多做八股文,寫試帖詩的技巧,還推薦了幾位當代寫“白帖子”的高手的闈墨推薦他臨帖。
“殿試的時候,卷子要寫得大、光、圓為好,一筆好字勝過一篇好文章。”劉大霖對他諄諄教誨,“殿試說是皇上親試,實際以主考薦卷為準,皇上只是御筆點個名次。殿試須臾之間就要決定名次,誰來看你的文章?主考薦卷第一就是看書法。”
最后劉大霖又拿出幾本剛從廣州買來的闈卷文集,談了一番最近幾次科舉場中的文風變化,以及他對朝廷取士時候的文章傾向。
這番學問雖然對于鄂水的研究沒什么用處,但是讓他極為佩服――果然猜題押題這種事情是古已有之的。
不過這么一來,于鄂水對一個現代人能當大明的官員這個想法基本上是絕望了。
“……我們的這個冒牌知府,他不需要經過科舉――這還好點,但是起碼要懂科舉的道道。比如八股文的撰寫和好壞評判,如果這個都不懂,在處理府里的學務的時候就會露陷;其次是能寫詩。”于鄂水說,“我不知道我們這五百多號人里有誰會寫真正的古詩詞的,但是作為一個通過科舉上來的人,詩詞水平不高是正常的,根本不會就奇怪了――科舉考試除了八股文就得寫試帖詩,你不會寫詩,又不懂格律音韻,旁人對你的科名是怎么來得要打幾個問號了”
眾人的心已經直往下墜了。什么八股文,試帖詩,這些東西不用說也和天書一樣。
“……然后我不得不說書法問題了。”于鄂水的臉上泛著奇怪的笑容,一副知識分子擺難題的洋洋得意的摸樣,“現代人大多養成了用電腦做文字處理的習慣,現在寫鋼筆字鉛筆字已經是七歪八扭了,再寫毛筆字恐怕連店里學生意的小伙計都不如。還得練字――另外,凡是經過科舉的人都會寫白帖子,這得另外練。”
“你這么一說豈不是根本沒指望?”王鼎說。
諶天雄是一副“原本就是這樣”的表情點頭說:“要不是這些問題,當初怎么會停頓下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香格里拉县|
无锡市|
汉沽区|
桐梓县|
望江县|
宜宾县|
友谊县|
府谷县|
郯城县|
张家界市|
遂昌县|
新津县|
城固县|
福安市|
安阳市|
雅江县|
武定县|
江源县|
黎城县|
井陉县|
漠河县|
汾阳市|
大冶市|
永兴县|
五峰|
乌拉特前旗|
安陆市|
阳西县|
绥宁县|
汉川市|
台州市|
潞城市|
红河县|
罗源县|
原平市|
福贡县|
大丰市|
轮台县|
阳信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