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一十一節 王賜-《臨高啟明》


    第(1/3)頁

    不僅他有冰塊,正如每個月的津貼一樣,冰票也是按著等級致送給縣衙上下,但是縣里的其他人似乎都沒有他這種憂慮。縣里和髡賊們辦交涉最多的吳亞每天在衙署里吃吃喝喝。這個老油子喝的居然是髡賊的什么浪木酒,吳亞是去了一次百仞城之后喜歡上這種酒和它那奇怪的喝法的,兌上些咝咝冒泡的酸水,再加上碎冰。有時候還會加上幾片薄荷葉。據說喝下去消暑解渴,很是舒適。還屢次向他推薦,吳明晉覺得這種喝法,水火相交,冰火相攻,未免不合養生之道,敬謝不敏了。

    至于典史,更是不得了,吳明晉生氣的想:也不知道他是在做誰的官。典史老爺住在衙署里,對髡賊的要求簡直就是隨叫隨到。鞍前馬后的忙個不亦樂乎。髡賊們去南寶開礦,典史帶著衙役一路開道,鞍前馬后忙個不亦樂乎,說辦文書就辦文書,說做地契就做地契。

    過去你怎么不這么賣力!吳明晉怨恨的想。從典史家里最近日漸寬氣的吃穿用度和每“星期”――這是髡賊們的計算方式――都要去東門市一趟來看,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還真是不錯。

    縣里的教諭王賜,是個最方正不過的夫子了。吳明晉沒料到他也會去找髡賊幫忙。如今西門外的幾百畝學田已經算是易手了。他偷偷的在城墻上看了幾回――學田的模樣大為改觀,讓他且喜且憂,喜得是自己有心要扶助臨高的文氣,卻一直拿不出錢來?,F在學田經過這番整頓,縣學的經費是有了著落。憂得是,髡賊著這手,不免就手到士子當中去了。

    泥腿子老百姓的想法,吳明晉是不甚關心的。雖然他也知道“民為貴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之類的話,倒是士子們的態度是他最為憂慮的,若是讀書明事理的人也對髡賊有了好感,甚至出了幾個背叛名教的jin惡之徒,這人心就不好辦了。古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上的理論,但是基本的道理還是明白的。所以他對此一直很擔心。

    吳明晉沒讀過太多的史籍,但是資治通鑒之類的總是看過得。但凡造反作亂,一旦有讀書人廁身其中,流毒禍害就會百倍千倍于幾個泥腿子揭竿而起。

    自古讀書人廁身為賊也不乏其例。據說假髡中也頗有幾個讀書人――真是斯文掃地!吳明晉忽然警覺起來――這王教諭會不會也經受不住髡賊的利誘?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臨高是個小縣城,全縣生員名額不過三十個,只要有幾個秀才賣身投……

    吳明晉簡直不敢想下去了,秀才從賊,本朝貌似還沒開過這個先例。想到這里他坐臥不安,趕緊吩咐人去找王教諭。

    王賜這會正從西門外進城來――一路走來,不時的嗟嘆。

    他是去吊孝得??h里的一個“附學”生員剛剛去世。作為師長,這是非去不可的。好在現如今澳洲人路修得好,這家人家又離大路不甚遠,一來一去,居然只用了一天時間。要在過去,非得第二天早晨才能回縣了。

    路雖然好走,王賜的心情卻很沉重。去世的生員不過四十出頭而已。他去吊唁的時候,逝者留下一對孤兒寡母十分可憐,這家的家境很是不堪――原來也不過是著開個私塾,收幾個孩子開蒙讀書維持生計而已。縣里的膏火銀子又是多年發不出來――若是能有錢米貼補,興許他也不會死。

    臨高這里,本來文氣就弱,這樣又死掉了一個,雖然名額空了,自然會有人考上替補,但是本縣原本讀書人就不多……

    一般來說,古代凡是走上讀書應試道路的人,家里不會是赤貧的狀態,在農村,起碼也得是個中農以上才行。但是人一讀上書,家里就失去了一個壯勞力,如果家中人口不多,或者遇到了什么三災六病的,很容易陷入到貧困狀態里。

    臨高縣里的讀書人,經濟狀態欠佳的就有不少。不僅是秀才窮,沒份有領膏火銀子的童生更窮,上次縣考的時候,不少童生都是鶉衣百結,形同乞丐一般――除了秀才們要救濟,童生是讀書人的根苗,也得要補助一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车险| 大同县| 稷山县| 全椒县| 来宾市| 新闻| 乌鲁木齐县| 新绛县| 聂荣县| 海阳市| 永福县| 宁河县| 天长市| 山西省| 凌云县| 东乡县| 安顺市| 海晏县| 文水县| 尤溪县| 北安市| 连城县| 滁州市| 城步| 汉沽区| 昆山市| 湖州市| 勃利县| 连云港市| 芦溪县| 维西| 龙川县| 石楼县| 盐津县| 麻城市| 娱乐| 雷州市| 苍山县| 方山县|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