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生意,其實做不過來,只是想不想做而已。”劉三把收購的事情搞定了,心情大好,“別得不說,光我們執(zhí)委會屬下的產業(yè),要用多少藥?”不待他回答,他自顧自的說,“如今光保安團就有一千多人,還有許多的長工,林林總總,總有上萬的人。這些人不得看病吃藥?” “這可都得仰仗賢弟了。” “我是半個東家,怎么會不盡心竭力?”劉三笑道,“你放心好了,凡是澳洲人那邊的事情,都由我來安排。” 劉三接著說:“第二條門路,就得仰仗你堂哥了。你知道瓊州于藥材來說,盛產什么?” “自然是檳榔和益智了。”楊世祥對本地的藥材情況很熟悉。 “對極,這兩種藥物,檳榔暫且不論。瓊州那邊有大戶專司收購,我們暫時也犯不著和他們搶這個買賣,彼此壞了和氣。”劉三道,“但是益智眼下還沒人過問,臨高、儋州都有野生的,我們還能自己種一些,自己炮制之后銷――你大哥那里也做藥材的批發(fā)吧?” “做得。”楊世祥說,“他二三年還會去祁州的藥市,即賣也買。” “這就是了,我們的益智就歸他去銷。這又是一筆收入。” “還有便是補藥了。”劉三說,“我見楊潤開堂的成藥,似乎是以補藥見長的吧?” “說起來,我家祖輩就是以各種補藥發(fā)家的。”楊世祥說,“可惜到了先父這輩,在臨高展不開手腳,竟都荒廢了。” “既然方子都還在,要恢復起來還不容易?臨高雖然吃補藥的人不多,但是廣東可不少。” “那就不能讓楊潤開堂代銷了――有沖突的。這些方子我有他也有。” “不需要讓他代銷,我們在廣州另外找人代銷就是,再或者,就干脆在廣州開個分號――不過此是后話。” 楊世祥遲疑了一下:“賢弟!我有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什么事?” “賢弟不覺得這幾年大明的天下有了亂象……”他的聲音很低,低到和蚊子叫差不多,“補藥這東西,可是太平盛世吃得……” 劉三心想我早知道:就是從今年起,明廷陷入了農民軍和后金的交替作亂循環(huán)之中,國事一天比一天糜爛。就此走上了覆滅的道路。但是這楊世祥不是穿越者,他在臨高這個小小的地方不可能掌握得到全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