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節(jié) 黎寨-《臨高啟明》
第(1/3)頁
第三天,勘探隊來到了昌化江中游的一個黎寨。這里就是向導的母舅所在的寨子。勘探隊決定在這里歇腳,打聽下面的路程情況,再找個向導。王伙計對過了黎寨之后的道路就不甚熟悉了。
這個黎寨和慕敏見過的臨高的黎寨完全不一樣。如果不是門口的文面的黎族婦女和他們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還真得很難和本地一般的漢族村落相區(qū)別。
這里的村寨很大,將近百余戶人家,房屋羅列整齊。村外的河畔平地盡數(shù)開肯成了水田植水稻,不象其他地方的黎族那樣種“山欄”,看得出無論是生活水平和農業(yè)生產都要高出其他黎人一些,
仔細看的話,就是美孚黎的房屋雖然是漢式的,卻比漢人的房屋要建造的簡陋些。這里男人都梳一個發(fā)髻在腦后,戴耳環(huán),女人用黑白相間的布巾纏頭,不分男女都穿一種黑色的對襟無紐上衣。
“美孚黎的來源是挺有意思,”方敬涵說,“據(jù)我看的一些資料推測說:他們很可能是先秦兩漢時期最早來海南島的一股漢人移民的后裔。”
美孚黎的名稱也透lu出了他們是島上的后來者,“美孚”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住在下路的客人”,顯然他們的到來要晚于其他黎人。美孚黎在昌化江兩岸占有較好的田地,能夠種植水稻,不種“山欄”。紡織技術也優(yōu)于其他黎人。過去的民族學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他們的織布機非常類似漢代的中原的同類機型。美孚黎的原始公社成分很少,社會差異明顯,有祠堂,修族譜,排班輩,宗族間還有矛盾。
葉雨茗說:“那他們一定會說漢語了?”
“兩漢的漢語?夠嗆!”熊卜佑說。
“這只是一種推測,也可能是大陸上已經(jīng)漢化的其他民族的后裔。再說了,人就是真得漢人的后裔,也不見得就會說漢語啊。”
“想不到你對黎族還挺熟悉的。”慕敏有些慚愧,自己可是標準的黎族,但是論到對本族的認識,遠不如這個大學畢業(yè)生知道的多。
“這也算是一門課程。”方敬涵有些不好意思,“專業(yè)里要用的東西。我是學社會學的。”
“這專業(yè)聽起來很……很厲害。”慕敏想了半天才想出這么個形容詞,“可以搞民族學研究什么的。”
“我們一個專業(yè)四個班,每個班四十個人。一界就是一百六十。全國開這個專業(yè)的本科院校起碼也有二三十個,我上哪研究去啊。”方敬涵一臉苦笑,“所以就――”
方敬涵說著,心里又是一陣隱痛。全新的開始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忍受了幾個月的辛勞之后,他再次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主角,穿越團隊里人才濟濟,碩士能編連,博士可成排,海龜無數(shù),連在米國打*炮開飛機的衙內都有,自己這號人,到現(xiàn)在還是個基本群眾。最后被作為“廢材”給丟到了勘探隊里。
“要不以后你就跟我干吧!”慕敏大大咧咧的一揮手,“我的黎苗事務辦公室缺人。”
“喂喂。老大,你挖人也稍微背著人點成不?”崔云紅笑道,“當我不存在啊。”
“我說的是事實。就這么辦了,回去就辦手續(xù)。”
說笑著轉過河灣,前邊山坡上一片房舍,向導道:“前邊就是塹對寨了,是我舅舅家。”言辭中頗為親熱。
望坡跑死馬。雖說黎寨近在眼前,還是足足又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這里河水已豐,水很淺,但是清澈見底,岸邊滿是高大的喬木。走近了見樹枝下都掛著累累的大豆莢。慕敏大為好奇,忙叫眾人看。
崔云紅笑了:“這是皂角樹,有什么稀罕的。我們家鄉(xiāng)下村邊多的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广东省|
永泰县|
石泉县|
钦州市|
托克托县|
广河县|
固始县|
鄯善县|
耿马|
靖江市|
合水县|
铅山县|
彭山县|
昌图县|
吉安县|
涪陵区|
军事|
普陀区|
德安县|
金寨县|
嘉黎县|
保山市|
张掖市|
吐鲁番市|
青海省|
和田县|
独山县|
枞阳县|
永修县|
额尔古纳市|
镶黄旗|
斗六市|
新兴县|
珲春市|
丽水市|
镇赉县|
定西市|
北流市|
阜新市|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