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 牽線搭橋-《臨高啟明》
第(3/3)頁
“這倒也是。”
陳識新見郭妹子還要開口,生怕她再說出什么“驚人之言”,不再聊照相館的事,又重新把話兜到了服裝設計上頭,恭維了一番她們的設計巧思。接著話鋒一轉,便聊到了用料上。
“我看《臨高春天》,萬紫閣也好,其他服裝社也好,什么料子的衣服都有,就是很少做皮草類的服飾。”
“沒市場呀。”何曉月搖頭,“臨高這里,最冷也就是五六度,一年也就有那么幾天而已。考究一點用呢子做衣服就足夠了。皮草的穿著就太熱了。”
“可是渡過海峽,到了廣州就有需求了。廣州的冬天比這里冷多了!”
郭、何二人都有在廣州過冬的經驗,知道他所言非虛。17世紀的廣州冬季溫度常在零度以下,且每年都有冰雪,御寒的需求遠比海南強得多。
皮草較之棉襖和呢子,保溫性更強,且有隔濕防水的特性。因此清代的達官顯貴
“我們倒是在參考資料上看過很多澳洲皮草服裝的設計,只是本地賣不出去,想做也是有心無力呢。”
“我在廣州就聽說過,”陳識新悠悠道,“萬紫閣以后會向廣州進軍,開設分店……”
“對對對,我也聽說了!”郭熙兒點頭。
何曉月猶豫了下,說:“是有個說法。”
“到了廣州,可不就有皮草服裝的市場了?”陳識新說,“現在正好可以未雨綢繆先做起來。”
“做起來倒是可以,”何曉月說,“上次總監說我們可以先搞一些皮草服裝的設計,讓工廠打版做些樣品。可是現在連原料都沒有……”
“是啊,我看參考資料上,形形色色的皮草種類有幾十種,光是貂皮按照部位不同還有許多種區別,看得眼都花了。都不知道長啥樣子,摸起來是什么質地。總監說最好的貂皮那就是軟黃金,非常非常值錢……”
陳識新笑了笑:“說起來,子玉兄有個遠房親戚,他家原在江南,世代都是作皮草加工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到廣東來了,現在準備在海南開個廠子,你們要是有興趣的話,隔天讓他送些樣品過來就是。”
“這當然好,可是我們付不了貨款啊……”
“既然是樣品自然不需要貨款,你們先嘗試著做做看。萬一以后要做皮草衣服呢。”陳識新說,“我聽特里尼說,歐洲現在也很流行穿著皮草衣服,達官貴人幾乎人人都要置辦。而且他們翻新款式很快……”
陳識新說得天花亂墜,郭熙兒聽得津津有味。何曉月畢竟有些見識,知道陳識新這番話是在牽線搭橋,為以后的合作打個前場。不過她倒是不討厭對方的做法,畢竟這也是一個新增長點,何況這個黃鶴據說還是李子玉的親戚……當下道:“倒是可以試一試,怎么聯絡?”
“這是他的名帖。”陳識新從口袋里拿出一張小小的梅紅色紙片,上面寫著“新江南皮革公司黃鶴”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