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章 到揚州,殺殺雞-《大唐首座》
第(2/3)頁
兩人相視苦笑后,楊達找了個石頭坐下,“某是北人,素來少乘舟船。沒料到風波之險一至于斯,行首欲往揚州走海上商賈貿易看來要遠比想象中更難哪!”
“南船北馬,慢慢來吧,急不得”柳輕侯口中說著,心中已打定主意無論如何要在這汴口休息個三兩天,再倉促行舟身體實在受不了。
大船在汴口休息了兩天。因河口為水路交通要道,年深日久漸漸自然地形成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市鎮,戶口粗略算算將近兩千。再轉著探查探查此地地勢甚為平坦。
柳輕侯看著看著心中有了個計較,只是這事兒只能放在自己心中琢磨,誰也沒說,更不曾與人商量。
兩天之后,上船延汴河繼續前進,汴水平穩,船自然行的也穩,只是速度上慢了不少。沿途,柳輕侯注意到河道兩邊不時出現一些舊的建筑,雖屋舍坍塌傾壞,但面積卻很是不小。
好奇之下問過病周處之后才知這些建筑原來都是舊隋時所修的行宮或糧倉舊址。當年前隋煬帝大修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并在沿途廣建行宮及糧倉,這些遺址就是當年的遺留之物。
一聽此介紹柳輕侯興致大起,再看到時便命船泊岸上去探查。轉過之后才發現這些建筑看著雖是破敗,但基礎仍舊保留的非常好,只需花不多的錢稍加休憩便可繼續使用。
這一發現讓他興致盎然,之前在河口朦朧產生的想法變得愈發清晰,謀劃起來也就更加的經心。
邊走邊探查邊記錄水情水況,每天臨睡前都要寫下幾達數千言的日記,柳輕侯這一路上著實是不輕松的很。走完汴水再進淮水,終于,堪堪趕到年跟前時,平安號靠泊上了揚州碼頭。
楊達裹著厚厚的風氅走下船后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揉著腰對柳輕侯道:“無花,回程你若還要走水路的話,那恕某是萬萬不能相陪了”
柳輕侯同樣揉著僵硬的腰,臉上卻是一片如釋重負的輕松,“不坐船了,這樣的長途行船一輩子有這一次就盡夠了”
與病周處等人辭別后,柳輕侯一行進了揚州城。
唐朝的揚州不僅是江南之最,若論市肆繁華甚至是撇開兩京長安、洛陽后的天下之最。揚一益二之說早已傳得是天下皆知。
對于柳輕侯而言揚州是有兩個的,一個是眼前的揚州,另一個則是后世所見唐詩世界中的揚州。是那個“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揚州;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揚州;同時也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是揚州”的揚州。
但或許是來的季節不對的緣故,進入城中之后卻發現揚州城中的熱鬧固然是不遜色于長安,卻很難找到杜牧詩中獨屬于這個城市的風流韻味。這讓柳輕侯有些小小的失望。
終究還是來的不對啊,揚州的最江南畢竟是屬于杏花煙雨春三月的。
城市面積僅次于東西兩京的揚州城市格局是上下兩重:一重便是地勢較高的蜀崗子城,此堪為揚州內城,城中官署及富貴者皆居于此,周遭筑有城墻及四門,是個城中之城。
蜀崗之下便是繁華的商業區,亦是平民所居之地。其間多有河流,皆以橋相連,且橋的形制不一,姿態各異,別是一景。總之揚州的繁華、精致,儼然就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
在城中找了一處大客棧粗粗安頓下來,車太賢留著收拾,柳輕侯與楊達招呼了一聲后便帶著烏七一路探問著找到了揚州驛站。
到驛站中一問,當日在長安與他兵分兩路的吉溫等人已經到了。雙方會合之后大家都有些激動,就連素來冷面的吉溫亦是如此。
寒暄并問過旅程情況后,柳輕侯與吉溫到了房中說話。
“沿途怎么樣?查出些東西了嗎?”
吉溫給柳輕侯遞過一盞茶湯,搖頭道:“小魚小蝦肯定是能抓幾只的,但大魚還沒見著,畢竟是走馬觀花太倉促了些”
柳輕侯聽完不以為意的搖搖頭,“也不一定非要抓大魚,平安也是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黄梅县|
东宁县|
泰顺县|
鹿邑县|
北海市|
德清县|
贞丰县|
余江县|
化隆|
南昌市|
白山市|
体育|
阳江市|
昌黎县|
咸丰县|
玉田县|
长兴县|
临澧县|
巩留县|
滨州市|
太原市|
北海市|
革吉县|
柏乡县|
台山市|
宁河县|
呼伦贝尔市|
阿克|
邯郸市|
曲麻莱县|
永年县|
鄂托克前旗|
望都县|
乐清市|
莱州市|
沂水县|
祁东县|
宜阳县|
沁阳市|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