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小人常有才而無德-《大唐首座》
第(3/3)頁
“身為諫官,首要在德,其次在膽……”
王縉從張九齡府里辭出后仰頭向天默立了許久也沒理清紛亂的心思,張九齡、柳輕候、兄長王維,乃至宇文融的臉走馬燈似的在腦海中穿來繞去,個中滋味真是五味雜陳,難以言說。
長安皇城內的人物更迭繼續向下發展,先是戶部侍郎李元紘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隨即加銀青光祿大夫,賜爵清水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詔命一出,也就意味著他正式入政事堂成為僅次于源朝曜的次輔相公。
李元紘卸任的戶部侍郎之職則交給了宇文融,由是宇文融以御史中丞兼任戶部侍郎,益發位高權重,也為籍田括戶的持續推進益增聲勢。
次輔之位塵埃落定后不久,以安西都護府副大都護身份開啟軍事生涯的杜暹以安西軍功被任命為第三個特任宰相,其人早年就以侍奉繼母至孝而名聞天下,后參加禮部試以僅次于進士科的明經科登第,實為文武雙全。
這還沒完,隨后不久六朝時梁皇室后裔,以門蔭出身的朔方軍節度大使蕭嵩升任兵部尚書,并以兵部尚書任朔方軍節度大使的身份進入政事堂,成為當朝第四位宰相,只不過他并不在長安任職,依舊坐鎮朔方軍中抵御吐蕃。
四位宰相的設置引人側目,而兩位軍中大將的相繼入相更使天子李三郎出將入相的用人格局益發明確。
一時之間邊軍將帥群情激昂,大感振奮,皇城之內談兵論武之風亦隨之風行,更有為數眾多的不第舉子們高歌著“愿將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的昂揚曲調慨然離京,渴望投身邊帥幕府建功立業,搏他個馬上封侯。
政事堂忙于宣麻拜相的同時,前中書令張說掌控下的中書省也在頻繁的進行著人事更迭,先是受張說案牽連被御史臺鎖拿的十幾人或流或貶盡皆出京,隨即中書舍人張九齡轉任太常寺少卿。
王縉就是這一背景下悄然左遷,完成了秘書省校書郎到中書右拾遺的身份變換,校書官就此變成了臺諫官。
坐在皇城中書省公事房內的王縉回顧著這段時間紛紛揚揚的人事變換,駭然發現當晚柳輕候在醉夢樓中所說竟是無一不中,神思紛飛了片刻后鋪好紙,提筆濡墨寫下“藍田許明府臺鑒”七個漂亮的八分楷書。
一封書信寫完吹干墨跡后,王縉出公事房,中書省,一路走到皇城朱雀門側找到貼身長隨,著他即刻快馬趕往藍田縣將此書信當面交予許縣令。
當天下午,藍田許縣令就在官衙后宅拆開了這份私信,隨即就感覺牙疼的老毛病要犯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陀区|
太白县|
乐平市|
敦化市|
东莞市|
西峡县|
双辽市|
德令哈市|
临沭县|
华池县|
依兰县|
万盛区|
临漳县|
台州市|
吴堡县|
廊坊市|
安义县|
庆阳市|
五原县|
黄山市|
光山县|
团风县|
中山市|
江门市|
东城区|
仙游县|
福州市|
浙江省|
锡林郭勒盟|
类乌齐县|
紫云|
三原县|
永城市|
陵川县|
汤原县|
乌拉特前旗|
漠河县|
都安|
庆阳市|
瑞丽市|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