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前隨著張說罷相,源乾曜接任政事堂主筆,次輔隨之出缺,王縉聽到的風聲是李元紘極有可能接任。 隨即王縉簡要說了說這人,李元紘,字大綱,開國勛貴之后,其曾祖為應國公李粲,祖父李寬為隴西郡公,父李道廣為金城縣候,亦曾入相。 李元紘本人曾轉任多職,后在京兆尹任上接替被貶出京的楊愓出任戶部侍郎之職,其人有兩大特色:第一,理財能力出眾;第二,性好清儉,雖累世公卿之家,本人亦位高權重,但家無積儲,仆馬疲敝,每獲封賞,皆轉手散于親族,私德備受朝野贊譽。 李元紘入次輔的風聲已經傳出,但那第三個特任宰相則還沒什么動靜。兩人邊飲酒閑話中王縉數了數自開元初姚崇、盧懷慎以來的歷任宰相。結果柳輕候在其中發現了幾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一是這些宰相們任職的時間都不算長,到目前為止最長的就數源乾曜,他兩度為相的時間加起來超過了六年,除他這個特例外,其他的就再也沒有一個能過五年的,姚崇、宋璟、張說莫不如此。 其中,在后世被贊譽為奠定開元盛世之根基的名相姚崇甚至連四年都不到;接替他的首輔相公宋璟只有四年;當初以第三個特任宰相身份入政事堂的張說則是四年七個月。 現象之二是從開元八年以來,李三郎用宰相越來越看重兩方面能力,一是重理財,二是重軍事,軍事之中尤重朔方軍。張說就曾以特任宰相及兵部尚書的身份出任朔方軍節度大使,并立下平定突厥叛亂的軍功。 緊隨張說之后的朔方軍節度大使王晙亦曾入相,雖然他剛剛跨進政事堂就被彈劾結黨與重用親戚而罷相,但他確實是以軍事才能從朔方軍節度大使的位子上入相的,這就是出將入相啊。 重理財,重軍事,這兩樣加一起想要干什么還用多說嗎?看來李三郎理順了文治,是想在武功上有所建樹了。盛唐邊塞詩人的春天也該來了。 “當今的朔方軍節度大使是誰?” “嗯?”,王縉沒想到柳輕候的思維如此跳躍,楞了一下后回答道:“蕭嵩,他是六朝梁皇室后裔,也是極少數幾個以門蔭出身,無文辭卻得到張燕公極高品評的人物之一,怎么問到他?” 柳輕候舉起酒樽,“此人極有可能入相,值得關注” 王縉一飲而盡后放下酒樽,“怪哉,你把話說清楚” 柳輕候因就將剛才的發現一一說了,既是理順自己的思路,也是作為酒桌上佐酒的閑話。王縉聽的很認真,聽完表情怪怪的,嘴里還嘟囔了一句,“也不知道你這腦袋是怎么長的” 王縉的這句嘟囔反倒讓柳輕候覺得奇怪,這不是很明顯的事情嗎?細想想原因,或許還真應了當局者迷那句老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