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五章 祖宗混的有點兒慘-《大唐首座》


    第(3/3)頁

    這個結果也不出柳輕候預料,一個大家族從盛到衰很容易,但要衰而復振可就難上加難了。

    至于柳奭一族在流放嶺南的情況下精進世族家譜學則更好理解,人嘛越是落魄時就越喜歡回望舊日的榮光,以此尋求心理安慰。就連阿Q有事兒沒事兒還要念叨兩句“我祖上曾經也是闊過的”,遑論這些在嶺南惶惶不安的柳氏子孫了。

    常建介紹完柳奭一族的現狀后搖了搖頭,“開元五年時朝廷曾下詔規(guī)定了二十六個大家族的突出地位,并禁止其成員與這些家族以外的人通婚。近十年來關于這二十六家族爭議頗多。

    近日,聽說右補闕韋述如今正在將劉沖、劉知幾等人的書補編,要撰寫一本新的《開元譜》,此書意圖在于區(qū)分士大夫與平民的出身,其實就是為開元五年的詔令背書定案的,柳氏若不能入選開元譜,也就喪失了與那些高門華族聯姻的資格,這也就意味著千年柳氏徹底的衰落”

    柳輕候在桂花樹下慵懶而坐的身子正了正,“入選不入選難倒就是他韋述說了算嘛”

    常建笑了笑,“哪能那么隨意?這里面自然是有標準的,除了僑姓、吳姓、郡姓、虜姓之外,關于‘四姓’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你可知道?”

    “愿聞其詳,請常兄有以教我”

    “孺子可教也”,常建順口調笑了柳輕候一句,“名門望族實是不進則退,這盛衰更迭看的是什么,除了先祖榮光,傳承有序,最重要的還是官職之高低。早在武后朝重修《氏族志》時朝廷就曾明確下制:

    ‘凡四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為華腴;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

    這番話聽的柳輕候心里是我靠不已,這還真特么長見識。以前在后世看唐傳奇或者是明清小說中常有膏粱子弟的描述,一直以為所謂膏粱子弟的說法是個形容詞,現在才知道人家其實是個量詞,有實指,而且指的還很實。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利辛县| 盖州市| 佛冈县| 应城市| 新干县| 桃园县| 越西县| 芜湖市| 棋牌| 云龙县| 若羌县| 镶黄旗| 龙州县| 武山县| 崇仁县| 浪卡子县| 永新县| 保定市| 封开县| 灵山县| 庄浪县| 鲁甸县| 乌鲁木齐市| 浦北县| 濮阳市| 惠州市| 龙口市| 遂平县| 五华县| 逊克县| 历史| 通渭县| 迁西县| 伊宁市| 永胜县| 怀化市| 渝中区| 宁波市| 通道|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