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兵火營這群人,和楊家班那幫大兵截然不同。 兵士,必須令行禁止,絕對服從。 而工匠,任何時候,都需要和顏悅色地和他們交流。 尤其是手藝越出色,負責任務越重要的工匠,就越要給予其充分的協商姿態。 省得其在加工過程中心生不滿給你使絆子。 前世,楊順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和工匠發生沖突,工匠表面上妥協,背地里給你虛接個電器元件或者敷衍了事的大有人在。 根據不同的群體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這也是一門學問。 經過兩相改制。 原本軍事化的兵火營和楊家軍也都披上了一層偽裝的外衣。 規避了一些不必要的隱患。 幾天后,王大姐便將禮部尚書的批文給送來了,并且告知禮部已經開始謄黃下發召令,下發至各州縣,假以時日,想必便會逐漸得到積極的響應。 朝中有人果然好辦事。 楊順又是一杯奶茶把王大姐哄得滿意而歸。 這邊,郭儒懷將他幾位老朋友找來了。 “小先生,我將我幾位至交好友找來了。” 郭儒懷一臉苦笑,“小先生藏得真深啊,不過也可能是老朽孤陋寡聞了,我這幾位老友聽到小先生之名,可都是如雷貫耳,踴躍前來啊。” 楊順看向那幾人,總覺得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了。 不過中間的一個老人家則是笑盈盈地開口了,“客卿先生,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當初先生進府文考時,有幸領教了小先生的不世之才。” “老朽至今記得客卿先生當初的絕句啊。” “不練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 這老頭一念叨這詞,楊順更迷糊了。 這詞雖然很熟,但這老頭怎么會知道? 這不是前世唐伯虎寫的嗎? 這老頭怎么會知道。 愣神下,他猛然回想起老頭之前的話。 進府文考…… 他驀然想起,他當時面試康王府客卿時,便是用這首詞,完美的貼合了康王的要求。 以無比放浪形骸,縱情逍遙的姿態直接通關文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