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推廣刀術-《君臨戰國》
第(2/3)頁
還有數千人的方陣,都是長槍陣,清一色的紅纓槍,辰凌將最直接、最勇猛的梨花六合槍法傳授給了燕軍,這套六合槍法,講究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即心、氣、膽,外三合即手、腳、眼,眼與心合、氣與力合、步與招合,配合著梨花槍體,通俗易懂,越練越精。
“靈貓撲鼠!”
“鐵牛耕地!”
“泰山壓頂!”
荊燕口中喊著槍名招數,將士們按招演練,幾位校尉、千夫長穿插方陣其中,檢查將士的招式是否標準,這些大小將領,都是經過辰凌親自指點,傳授槍法,然后讓他們交給這些新軍。
這等上乘槍法,比起辰凌傳授給魏軍的燎原槍法,還要威猛,畢竟他沒打算在魏國久留,因此再教授本領時,有所保留,以免有朝一日在沙場交鋒,反而成為燕國的阻礙,而此時燕軍卻是他的子民,辰凌傳授眾武將一套槍法口訣,上下篇,上篇是煉氣的入門,下篇是內功高深之處,對于普通甲士,則只穿上篇,唯有千夫長以上的將領,才會傳授下篇內功心法。
步云山的一處隱蔽山谷內,特種兵的訓練,更是與眾不同,他們沒有練槍,而是改練刀法!
其實刀,在石器時代時期就有了,最早的銅刀脫胎于石刀,形狀很小,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制作如同石刀,非常短,被成為九短之首,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于戰爭。
周代重劍,不喜佩刀,因此刀一直沒有投入武者和沙場中使用,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
但由于當時冶煉技術低下,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上一次辰凌在白家城堡內,看到火爐和鑄劍工藝,知道戰國中期,冶煉技術已經有所提高,如果他能再加入現代思想,改善風機加熱、投入煤炭,控制高溫,冶鐵淬火術完善,煉出鋼鐵來,應該問題不大,這樣就能比歷史上鋼鐵的出現,早出八十年至一百年。
在歷史上記載,古人發明煉鐵之后不久,就學會了煉鋼,由于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堅硬、韌性、鋒利、不好生銹腐蝕等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應用,但是因為冶煉技術條件的限制,古人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成為高成本低效率的生產,非常不劃算,所以一直沒有大規模制造,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后,鋼的應用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镇康县|
灵石县|
五峰|
保靖县|
呼和浩特市|
容城县|
荆门市|
改则县|
台中县|
科尔|
清水河县|
广丰县|
阳新县|
灌云县|
黄山市|
东丰县|
沙河市|
宜兰县|
城市|
崇文区|
莎车县|
涿鹿县|
洪雅县|
泗水县|
保定市|
荣昌县|
隆安县|
华亭县|
余庆县|
南安市|
延庆县|
菏泽市|
保山市|
崇文区|
南乐县|
平塘县|
九龙城区|
龙州县|
清原|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