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打南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了個喇叭;打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了個獺犸,提著獺犸的喇嘛要拿獺犸換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 剛開始的時候,張山說的還挺溜,到后來就有點口舌不清了,說完‘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他楞了一下,然后道:“啞巴說行!” 臺下立刻爆笑! 這個梗很新! 原本的《歡樂喜劇人》第二季,這個梗是小悅悅先用的,大潘再用就讓人覺得拾人牙慧,喜劇就是這樣,一個好笑的點第二次用了,效果就差了很多! 伴隨著觀眾的笑聲,楊藍也笑了:“啞巴…啞巴也不會說話啊!” “啞巴…啞巴舉雙手贊成!” 臺下的觀眾再次哄堂大笑! 從楊藍出來,整個現場就沒停止過笑聲。 后臺,沈輝跟郭艾倫看的津津有味,不時討論幾句。 “這本子不錯啊!” “嗯,笑點很足!” “咱們下期要不做一個純搞笑的本子?” “…也行!” …… 小品這種東西很依賴編劇,你必須要想在觀眾前頭,如果被觀眾直接猜到了,就沒意思了! 很多說相聲的最煩的就是臺下有那種不自覺的觀眾,才說了一個梗,立刻有觀眾接上了,也就是刨活了,那包袱的感染力和效果直接大打折扣! 《老人院》這個小品好就好在很多笑料都是新的,讓觀眾猜不到后續(xù)發(fā)展,即使他們猜到了,也會覺得符合邏輯。 這樣,觀眾會覺得這個小品好笑且不鬧騰。 所謂的好笑不鬧騰就是節(jié)奏對了的意思。 舉個例子,白玫工作室的作品就是明顯的鬧大于好笑,雖然演員很賣力,可是沒卵用,觀眾想輕松笑笑… 楊藍在整場《老人院》的小品里一共亮相兩次,第一次是勸說張山、白小飛放棄參加比賽,第二次則拉來了子女,讓他們跟著勸說… 當然,子女會這一段除了讓子女們加入勸說大軍外,也有個倫理梗。 張山和一位長相、身材特相似的男演員一起亮相,做了同一個動作,嘴上說了‘我叫夏冰雹!’ 立刻,臺下爆笑起來… “媽呀,這咋回事呢?” 白小飛捂嘴,拍了拍坐回到位置上的張山:“老張,問你件事,73年的時候,你認不認識一個叫王曉梅的女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