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和尚站立在禪房木門的旁邊,夕陽將老和尚的影子拉的很長,他伸出右手,掌心對著葉昭迎面而立,拇指與無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展。 學習過佛經后,葉昭自然是認得這個手勢的,葉昭記得之前,自己還戲稱這個手印為‘懂王印’,不過在佛教中,這個手勢為——說法印。 老和尚的意思很明顯,老子要開始說教了,你給我聽好了,老和尚的這種姿態,讓葉昭的眉頭微微皺起,他很想說一句; “難道你不知道,說教型的人,是最招人煩的嗎?” 當老和尚的拇指與無名指相碰時,一道淡淡的禪音,在小小的房間中回蕩,葉昭也瞬間理解了對方的意思; “一切有為法的改變,因依托業力而存在,這關乎施主的果報,施主雖然精修佛法,但是始終掩蓋不了你身上的殺氣,希望施主能夠慎重。” 葉昭冷笑一聲,經過這一整年的研讀佛經,他自然明白老和尚在說的是什么。 佛教中的業力,是一種無形的影響,一般指的是行為,言語,思想等等外化表現出來的影響力,就好比殺人這個行為,便會留下惡業。 】 雖然殺人這個行為會過去,但是依然會留下各種證據,即使沒有證據,殺人的行為也會對殺人者的心理產生影響。 而所殺之人本身,也是世間萬物運轉,蝴蝶效應中的一環,當這個人死亡之后,必然會對整個世界帶來些許影響。 這種無形的力量,不可琢磨的牽連,變為業。 佛教中,將依于身體行為所產生的影響,稱為身業,將依于言語行為所產生的影響,稱為語業,將依于心理行為所產生的影響,稱為意業。 因此,為了避免自己沾染上惡業,佛教在教義上追求放空,色,受,想,行,識,全部放空,也就是五蘊皆空。 按照道家的說法,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沾染上因果,其實是同一個意思。 因為佛家的業力,又和果報相關聯,造成的惡業,最后終究會作用在自己身上。 葉昭明白對方是好意,但也僅僅只是理解,他緩緩睜開雙眼,看著站在門口的老和尚; “惡業而已,我早已做好承載的準備。” “施主慧根深厚,小小年紀便已領悟意境,何必執迷不悟呢?” 葉昭閉上雙眼;“道不同,多說無益~” 老和尚似乎還想勸勸葉昭,不過他心里也明白,能夠領悟意境的人,都是心智堅定之輩,表明對方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又豈是自己三言兩語能勸的動的? 老和尚深深的嘆了一口氣,轉身離開了禪房。 無我意境非常強,就算葉昭現在僅僅只是剛入門,無我意境連特效都沒有一個,但是開啟意境后的那種感覺依然非常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