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值深秋時節(jié),這般暖意融融的滋補湯品,江米夏和江有成也喝得頗有滿足感。 建作坊的事兒,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忙活了起來。 正是種完麥子農(nóng)閑之時,村中勞力不忙,加上江有成家飯食好,茶水也不缺, 來幫忙的人不算少。 人多力量大,從填坑到打地基,再到最后房屋蓋好,院墻修繕完畢,也用了不過二十多日的功夫。 總之,在徹底入冬之前, 作坊的事兒, 算是徹底完成。 江米夏和江有成從村中又挑選了兩個年輕人做學(xué)徒, 為了方便送貨,江有成又去縣城買了一頭成年的牛回來,自家置辦了一輛牛車。 這作坊的生意,也算是有模有樣了起來。 作坊籌辦期間,茶園的貨按時送了過去,文德書院的防水囊篋也沒耽誤,而鄭元和這里,也下了第一筆訂單。 竹筐,笸籮,魚簍,席子,還有預(yù)備著拿去府城那賣的防水囊篋。 這一筆單子不少,哪怕是現(xiàn)在作坊的規(guī)模,忙活起來也得大半個月去。 作坊現(xiàn)在接的都是大單子,零散來作坊買籮筐笸籮的活兒便有些顧不得,江家村有些頭腦靈活的人見狀,便來作坊這里拿貨, 預(yù)備著去鎮(zhèn)上擺攤售賣,也賺個體己錢。 江米夏為此,制定了一個十分正規(guī)的價格體系。 單個購買的價格,多件購買的價格,累計購買多少金額,能拿到的價格…… 列了一個十分清晰明確,且相對比較合理的清單出來。 整體原則是買的越多,這價格也就越劃算。 這樣的話,可以促使許多人結(jié)伴批發(fā)購買,對于作坊來說,薄利多銷,提升銷量,同時也省去了零售的麻煩事。 要整體算起來的話,會比零售更劃算一些。 江有成和劉氏十分贊同江米夏對作坊整體的規(guī)劃,甚至在有關(guān)作坊的事情上,基本上是江米夏說什么便是什么,他們夫婦兩個,皆是會照做。 西北風(fēng)刮起來,飄起了今年入冬后的第一場雪。 小雪粒兒,并不大,從晌午后飄, 一直飄到了傍晚, 地面上,肉眼可見的積攢了一層的白。 “這要是下一晚上,怕是明兒個出門就有些麻煩了。”江米夏眉頭緊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