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盛苑童聲清脆的跟說貫口似的一口氣說了出來:“花是紅的,柳是綠的,清潭淺墨的;山間有白鷺,枝上有黃鸝;青石旁邊有蟋蟀,茶色翠色和褐色;紫藤跟前有蝴蝶,粉色橘色和香色……嗯,回答完咯!” 大概沒有哪個孩子敢在考試時候調皮,以至于夫子們聽到盛苑的答案,皆有些驚詫。 啊,這個雪團子似的女郎……好像有些活潑? 到底只是幼學考核,夫子們對于這般大小的孩童都很寬容,甚至是喜歡,故而看著這小家伙兒表演的時候還很認真。 他們注意到,這位小女郎可能還知道自己是在考試,所以并沒有手舞足蹈,只不過在說的時候,胖乎乎的小手兒跟著掰動,看樣子實在計數兒? 果不其然,在說完第十三個顏色的時候,小女郎不說了。 夫子笑著點頭,將寫著盛苑名字的試卷放到標注著“通過”的小筐里。 “盛苑同學,接下來你將積木放在試卷對應的位置上。”第二個夫子朝盛苑招手,將一盒不同形狀的積木放到桌上。 盛苑乖巧的往右側邁了一步。 沒有錯,六位夫子坐的就是這樣的近。 作為搭積木高手的盛苑,搭眼看了看試卷上的九個圖案,毫不猶豫地將“正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六邊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一一放好,只用了兩三個呼吸的工夫。 “很好。”第二個夫子點頭。 于是第三個夫子無縫銜接的喚她過去。 “你能背九九么?” 盛苑點頭過后,朗聲誦出。 夫子說的九九,其實指的就是九九口訣,盛苑前世小學一年級就背過。 她隱約記得她前世所在時空的華夏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廣泛運用這個口訣,似乎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知最早使用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九九歌的九九,就是取名開頭這句話的前兩個字。 還是大約在宋朝的時候,九九歌的順序才和現代的九九乘法口訣一樣,是從“一一如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 盛苑前世熟練記誦的九九口訣共八十一句,俗稱大九九,這個口訣最早見于清朝陳杰著的《算法大成》。 據說還有一種四十五句,俗稱小九九的口訣,源于元朝朱世杰所著的《算學啟蒙》的九數法。不過這個她就不清楚了,以前沒讀過,現在也不曉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