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百馬之義-《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2/3)頁
他面向眾多關(guān)在牢內(nèi)的俘虜,平靜地問道。
三千降卒都不敢說謊,沉默了少許,爭先恐后地說當(dāng)燕王的降卒,比當(dāng)高句麗的兵伙食還要好。
一時間歌功頌德,不勝枚舉。
這句話可不是虛言,高句麗彈丸小國,又遭去年的一戰(zhàn)大敗,國力耗得七七八八,只得從軍響、軍糧方面克扣出來,跟下邊的士卒早已離心離德。
反觀燕軍就不一樣了,為把“殺俘不詳”四字貫徹到底,城中無糧可食,殺戰(zhàn)馬喂養(yǎng)三軍將士跟俘虜,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公孫修心想霍達(dá)這樣的蠢貨,也容不得民心,當(dāng)下正色道:“諸位都是高句麗的將士,為將者要知人善用,為兵者要勇往直前,不懼死生。東川王任用奸邪,聽信讒言,出兵伐我大燕,此乃不仁不義之舉。似霍達(dá)、高庸之輩,傲上欺下,為一己之私棄城而逃,若孤當(dāng)真是麻木不仁的暴君,爾等尸骨寒矣。”
降卒都沉默了下來,靜靜地聽著公孫修的發(fā)言。
他巡視眾人,大聲道:“諸位愿為我大燕之兵者,地位同我軍士卒平起平坐,不會有高低之分。若是不愿者,等戰(zhàn)爭結(jié)束,遣散自回其鄉(xiāng)。”
降卒默默聽完,忽然一人站了起來:“我等要跟著燕王。”
此起彼伏的又帶動七八人同時站起來要加入燕軍,左一聲右一聲,連小部分搖擺不定的降卒也都產(chǎn)生加入燕軍的沖動,畢竟皇帝都不差餓兵,東川王為人暴虐,手下將士貪污、克扣軍餉,已不值得為其賣命,倒不如投身燕王。
公孫修滿意地看著眼前的一切,點了點頭,對鄧艾道:“將這三千人登記姓名,擴(kuò)編充軍。”
鄧艾精神一振,說道:“是,末將一定照辦。”
公孫修采取的是打散編制,一個一個的插入軍中,不讓降卒單獨為一軍,免得現(xiàn)在口頭上說得情真意切,哪天不服氣了集體兵變。
“軍中這些日子以來,共宰殺了幾匹馬?”他詢問道。
鄧艾撓了撓頭:“自進(jìn)軍到此城中,一共宰殺了一百六十四匹戰(zhàn)馬。”
公孫修嘆了口氣,命人把馬骨分別收揀起來,在城內(nèi)最顯眼處的位置,建了一百六十四個“馬骨冢”,砌上磚瓦,封土掩蓋,命三軍將士叩拜紀(jì)念。
畢竟戰(zhàn)馬沒有死在長途奔襲的戰(zhàn)場上,卻間接死在了燕軍及降卒的口腹之內(nèi)。
他不知道的是,這一舉動被后人歌頌燕國太祖武皇帝的仁慈愛民典范,遺留在紇升骨城的馬骨冢也得以保存千年,后世也把舊名給忘記了,逐漸將這座千年古城稱之為“百馬城”,《燕書·武帝紀(jì)》記載:“太祖念兵民不忍饑餓,殺馬而食,分送諸將。是以士卒感恩、異族承德,乃為四海之歸心。又收揀厚葬,興建馬骨冢,三軍跪拜,時人皆稱百馬城。”
公孫修在城中駐扎了四五日,后頭的燕軍大部隊跟輜重這才姍姍來遲,開進(jìn)城中。
三軍歡顏震動,其一是燕軍主力抵達(dá)百馬城,實力大增,主力部隊就有一萬五千人,以及鄧艾所率的三千五百名輕騎兵,跟新擴(kuò)編充軍的三千邊軍降卒,全軍二萬一千五百名可戰(zhàn)之兵。
其二則是輜重已至,糧草豐足,不必再宰殺戰(zhàn)馬而食,不少燕軍士卒親眼瞧著跟隨征戰(zhàn)多年的戰(zhàn)馬被宰殺,感覺就類似痛失了一個生死相依的戰(zhàn)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辰溪县|
南漳县|
广州市|
西丰县|
探索|
宜君县|
张家界市|
兴化市|
五家渠市|
潜江市|
柳河县|
湖南省|
玛曲县|
仙居县|
资中县|
普格县|
宁陕县|
顺平县|
仙桃市|
安丘市|
长沙县|
新民市|
武夷山市|
平阴县|
丹巴县|
耒阳市|
大同市|
莎车县|
九龙城区|
炉霍县|
南昌县|
峨山|
长顺县|
和静县|
滁州市|
城市|
凤山市|
孙吴县|
长白|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