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水錘鍛鐵-《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3/3)頁
鄧艾啊的一聲,陳超也是不明所以,可也只得按燕王的旨意去做,畢竟燕王的奇思妙想向來是忽如其來的,眾人也早已習慣。
花費些許的時日,高達三丈的水車立在河道中,在水流沖刷下,水車也在飛速的旋轉。河岸則造了一個巨大的支架,其上懸著大梁作為杠桿,按照公孫修的指示,造了三個互相咬合的齒輪固定。杠桿兩端分別是一口大缸,跟一只大鐵錘,鐵錘由于重于大缸,鐵錘垂在地上,大缸則翹起懸在半空中。
公孫修率領眾人視察了一遍,旋即命令把水車汲上來的河水灌入大缸內,陳超當即命人把水車引上來的水注入水缸內。
水車將河水帶轉,灌入水缸中,水缸瞬間被蓄滿了水,本身水缸也極沉,蓄水后重量超過另一端的鐵錘,水缸下沉的同時,也把大鐵錘帶上半空,水缸蓄滿水后觸發機關,“嘩”的一聲,將水缸中的水瞬間放空。在杠桿的作用下,六七百斤的錘頭自然落下,匠人早已將燒紅的鐵塊塞進模具中,放在錘頭落下的位置。
第一錘“砰”的一聲,砸在模具上。緊接著又是水缸蓄水后,錘頭又升至半空落下,如此往復砸了三四次。鐵匠把模具夾起來,拆開模具一瞧,燒紅的鐵塊已按照模具砸成了葉子狀。
公孫修登時大喜,哈哈笑道:“你瞧,這一片鐵甲片,只錘了四次即已成型,毫不費力。河道的水流川流不息,借水錘鍛打甲片,只要再命匠人甲片鉆上孔,就能串上繩子,編制成札甲,這一工程不需要多久。”
眾人均是驚喜交加,須知一件札甲足有一千二百片鐵甲,若以鐵匠用人力慢慢捶打成型,再從甲片鉆孔、串成札甲,內壁縫制內革,一套水磨之功下來,造甲速度猶如龜速,足以花上七個月的時間。而由水錘鍛打就不一樣了,幾個起落間就能錘好一片,其速度快上百倍。
陳超早已觀察了水車及水錘的運作,燕王結合水車的輸水,水錘的原理跟投石機同源同屬,不過是配重、杠桿比例的問題,有了理論上的指導,其實踐輕而易舉。
提到鐵片鉆孔的問題,他沉吟道:“鉆孔也不需人力去鉆,只需在模具中先制好凸起的釘子,捶打好的鐵片再放進去用水錘砸一下,釘子瞬間就能在鐵片打出孔來。”
公孫修聞言更添喜色,暗想:“一人智短,眾人智長,這番增刪填補,又把造甲速度推進了一半。”這項巨大的工程也瞬間推進,當即大聲道:“在河道沿岸建水車,搭設水錘,所有工匠一律全速趕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