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六章 造船世家-《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3/3)頁

    乘船出海所面臨的風險,超乎想象,在海上一旦風急浪卷,就有可能葬身魚腹。漢代海船抗風浪能力還很有限,加上人們對海上氣象把握不準,難以避開大風等不利因素,所以短短的航程中也經常遭遇危險。管寧來往山東與遼東之間時,就兩度遭遇海上風暴,史載:“管寧避地遼東,經海遇風,船人危懼”。又載:“寧之歸也,海中遇暴風,船皆沒,唯寧船自若。時夜風晦冥,船人盡惑,莫知所泊。望見有火光,輒趣之,得島。”

    管寧當初走的就是青州到遼東的渤海峽口航線,僅不過二百里的距離,看似極近,卻是兇險萬分,一旦出現風浪,連人帶船沉入海中,什么都沒了。

    公孫修想要的并非是普通的船,柳氏兄弟船造得再好,也不可能超過這個時代的平均水平,畢竟有魏吳二國存在,遼東戰船決算不上頂級。他需要的是不懼風雨,足以馳騁渤海、遨游黃海的戰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成為遼東王。

    在柳傳的向導下,公孫修第一次瞧見古人的造船方式。古代造船當然是最古老的形式,不像后世現代化用龍門吊、重型吊臂直接把整艘船吊起來,而是先在沿海處的地方挖坑道,直接在坑道中造船,工期要掐好時間,造好后把大船扔在那里,等漲潮后順便把大船帶入海中。

    還有一種則是建船臺跟滑道,每個船臺都有二條滑道,滑道由許多長條厚木板組成,板寬70厘米,厚15厘米,滑道底下墊有枕木,滑道面上有規則地排列著一組組木墩,墩高一米左右,可以拆卸。

    利用這樣規模的船臺和滑道,可以成批制造寬約七八米、載重量五十余噸的木船。

    船是擱在木墩上制造的,造成后在滑道上橫向鋪設許多圓木,撤去木墩后,使船下降擱在圓木上滾動下水。

    柳氏船塢共有三個船臺,規模極為龐大,往返遼東跟青州之間的海船,幾乎是出自柳氏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巴县| 长阳| 含山县| 顺义区| 鄂州市| 石楼县| 尉氏县| 绵竹市| 阿克陶县| 南雄市| 西宁市| 汾阳市| 泰宁县| 乳山市| 兴山县| 广丰县| 云安县| 宜昌市| 南漳县| 闽清县| 洪湖市| 永和县| 伽师县| 万山特区| 防城港市| 项城市| 泰来县| 二连浩特市| 个旧市| 北海市| 辽宁省| 佛学| 习水县| 嘉定区| 兴安盟| 张家川| 句容市| 屏边| 平果县| 武川县|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