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治理鹽政-《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第(1/3)頁
公孫修鉆研了整個遼東的財政,也很快發現了問題。
作為海濱之國,遼東半島的魚產豐富,還有就是鹽、鐵、戰馬三大重要的財政收入。
鹽鐵自不必說,自春秋戰國以來都是國家專營,屬于壟斷的行業。鹽是人的基本食物,重要性不比谷物差多少,國家壟斷鹽業,便是把控關鍵的稅收,同時也著重處罰賣私鹽的鹽販,販賣超過一百斤即是死罪。
公孫修深知鹽是重要稅收之一,可發現鹽價的制造成本報上來卻不一致,忽高忽低。
他召來鹽官,詢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鹽官是個矮胖的中年文士,瞇著雙眼,似乎有些耳背,聽燕王問話,忙道:“回王上——那個,下官李巖。”
公孫修瞧著他的臉,輕笑道:“孤且問你,現在制鹽一斤,大約多少成本?”
李巖道:“回王上,制鹽工藝復雜,保存困難,以及沿途的運送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一斤大概是四十錢。”
遼東與中原隔絕千里,并無受到大的戰亂,因此所用的錢幣依然沿用漢制的五銖錢。
當然,遼東所用的是雞目五銖,比五銖錢可要小多了,重量僅有0.65克,錢幣直徑僅1.15厘米,用手掰一下就碎了,落水不沉,輕如無物。
連年征戰下,幾乎諸國的錢幣都已嚴重貶值,百姓叫苦連天。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是錢幣是等值的,不像現代國家所用的紙幣是信用貨幣,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百元面值的美元只需20美分的印刷成本,瘋狂開動印鈔機就能把大量的美元撒出去,大家跟著貶值。
古代則不同,漢代以銅鑄錢幣,偷奸耍滑的商戶會很有耐心地磨掉銅錢的邊緣,只要有足夠多的銅錢跟時間,總能把銅錢弄薄弄輕,余下的銅料就是純利潤。
因為錢幣的銅缺失了,眾人都依此法,則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愈加不值錢。
美聯儲的大佬人物若是也穿越過來見到孫劉二人,才會了解跟三國時期的貨幣政策相比,美聯儲的放水,簡直跟老頭上小號——有氣無力的。
建安十九年,劉備攻劉璋,入成都時軍費緊張,薄弱的經濟無以支撐,在劉巴的建議下,鑄直百五銖錢,《三國志》記載:“備從之”,再然后就是“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此說法可謂大言不慚,錢又不會無中生有,其實就是把錢鑄薄,并且加大錢幣的面值,實則貨幣貶值,從百姓身上吸血。
劉備所鑄的直百五銖,意思是一個“直百五銖”,等于一百個五銖錢的面值,漢五銖一枚為三克重,而直百五銖僅有四枚漢五銖那么重,相當于直百五銖實際價值,只有面值的二十五分之一。
當然,論造錢還是孫權是個明白人,吳錢從大泉五百、大泉當千,一路貶值到大泉五千。
《食貨志》中記載“呂蒙襲荊州,賜錢一億”,也不知所謂一億錢究竟貶值多少。按照大泉當千算計,一個大泉當千的重量十二克,漢代五銖錢一個就三克,二者用銅量僅相差四倍,其面值相差一千倍,相當于大泉當千兌漢代五銖貶值二百五十倍。
魏國比較敦實,一直沿用漢五銖。其實曹丕等人也不愿鑄錢,甚至以物易物的方式,把谷物、布帛當成錢來流通交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
新津县|
昂仁县|
尉犁县|
广宁县|
清徐县|
翼城县|
武鸣县|
芷江|
阳谷县|
岫岩|
乐安县|
顺昌县|
盐津县|
贵南县|
尖扎县|
托里县|
秀山|
古交市|
道真|
新津县|
全南县|
社旗县|
兴国县|
安化县|
呼伦贝尔市|
郓城县|
依兰县|
科技|
清水县|
化德县|
岳普湖县|
万州区|
大田县|
行唐县|
剑阁县|
烟台市|
化德县|
金溪县|
彭山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