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閆埠貴看向段鴻軒道:“鴻軒,你說說看,你覺得我應該怎么變?” “三大爺,我建議啊,你們家先從吃飯做起。以后吃飯啊,就別再畫什么線了!” 閆埠貴老臉一紅,段鴻軒繼續道:“家里是什么情況,每個月大概能有多少糧食,這些都告訴孩子們,讓他們都知道家里有多困難。 吃飯的時候你家孩子可能吃不飽,您就和孩子們商量,比如說,解娣啊,鍋里沒多少飯了,你二哥三哥都是男孩子,年紀比你大,消耗的多,你能不能讓他們多添點,你要是真不夠,爸這碗里給你撥點之類的! 這么一來二去次數多了,給孩子們形成一個印象,家里就這情況,大家互相多體諒一下,你讓我我讓你,我覺得這比你們家以前那種冷冰冰的每個人定量要好的多! 每個孩子生病了特意給他添個雞蛋什么的,也告訴另外兩個孩子,讓他們多體諒一下,諸如此類的!” 易中海點點頭:“老閆,我覺得鴻軒這法子不錯,你看呢!” 閆埠貴點點頭:“行吧,回頭我就試試! 可鴻軒啊,這法子真能讓家里的孩子們學會互相謙讓,學會互相愛護?” 段鴻軒搖搖頭:“三大爺,這我沒法保證!可我覺得吧,您家里真把一些做事的方法變一變,您自己呢也稍微做點改變,對院里的一些事兒,該擔起的擔子也得擔著,而且還得讓你的孩子們知道,你為什么要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這么做下來我覺得總歸是會有點效果的,可到時候這個效果到底有多大,能影響您家里幾個孩子?這我就不知道了! 可是三大爺,咱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最后您家里這四個孩子將來長大了都不管老人,我覺得你也別太糾結! 我給您講個戲文里的故事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騎墻記》!” 三人都搖搖頭,表示不知道這個故事。 段鴻軒點點頭,就把《騎墻記》給他們大概說了說。 《騎墻記》這個戲文,說的是在古代有一個三口之家,家里的女人早早去世了,男人辛辛苦苦扶養兩個兒子長大成人,然后給兩個孩子又都娶了媳婦。 兩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兩個孩子的家都是老人一手給置辦的。老人把兩個孩子的家挨著一塊兒,兩個院子青磚碧瓦,老大老二一人一個,兩個院子就隔了一堵墻,老人仍舊住原來破舊的小院子里。 后來老人年紀大了,沒能力干活了,就連生活都得靠人照顧。 本來兩個兒子說好了,讓老人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一個月一換。 可慢慢的時間長了之后,兩個兒子兒媳對老人越來越不耐煩,最后誰都不想管老人,老大說這個月老人該去老二家了,老二說他們家這個月碰到點事有點困難,讓老人去老大家! 這天碰到大過年的,兩個兒子推來推去,誰都不愿意老人在自己家過年。 本來老人是在老大家,結果老二硬是不開門,老大就硬把老人推到墻頭上,想把老人從墻上推到老二院子里,可老二在家里也推著老人不讓他下來,最后老大老二就把老頭扔在墻頭上誰都不管了! 就這么著,大過年的日子,風雪交加的晚上,老人就被扔在墻上,一個人凄慘地騎在墻頭上! 看著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吃著年夜飯,老頭一個人騎在墻頭上下不來,老人不由得悲從中起,自己含辛茹苦養大了兩個兒子,結果如今自己就落得這么個下場! 老頭騎在墻頭上正在痛哭流涕,這時候一個以前受過老頭幫助的道士來找老人報恩,大過年的,又是晚上還下著雪,老頭穿的破破爛爛騎在墻頭上痛哭流涕,這個道士大驚,趕緊上前問老頭什么情況。 了解了老人的情況之后,道士本來就是來找老頭報恩的,于是就給老頭出了個主意,給老人留了一點錢,扶老頭回到原先住的破屋子! 隨后幾天,村里就有了傳言,說這老頭實際上偷偷還藏了一筆錢呢,老頭以前那么能干,不但把兩個兒子都養大了,還給兩個兒子都置辦了青磚大瓦的院子,又風風光光娶了媳婦,以老頭的能干精明,能不給自己留點養老錢? 而且老人存的錢可不少呢,這錢啊,以后哪個兒子孝順就留給哪個兒子,這兩個不孝順的傻兒子,這么有錢的老爹還不趕緊好好接回家里伺候著! 兩個兒子聽到這種傳聞之后,趕緊偷偷跑到老頭家里去看,這才發現,人老頭正美滋滋的喝著小酒吃著肉呢,看老頭的神情,似乎一點都不擔心兩個兒子不管他! 老大老二回去跟媳婦一商量,都覺得村里的傳言是真的,然后就爭著跑去把老頭領回家好心伺候著,可他們每回旁敲側擊問起老頭藏的養老錢,老頭都笑呵呵地說,以后的錢會給他們的,這讓兩個兒子越發覺得,老頭一定藏了不少錢,于是對老頭伺候的越發上心了! 就這么著,最終老頭舒舒服服度過了晚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