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50章:韓大媽和韓大壯探望秦淮茹-《高武歸來變成了四合院的鄰居》


    第(1/3)頁

    

    秦淮茹作為妻子接已故的賈東旭的班,在城里有了正式工作,理所當(dāng)然就可以正式拿到城里的戶口!

    在當(dāng)下這個年代,孩子的戶口一般都是跟著當(dāng)媽的走的,如果當(dāng)媽的是農(nóng)村戶口,就算她嫁給了城里人住進城里,大多數(shù)情況下,生下的孩子也很難拿到城里的正式戶口,所以,在這之前,棒梗和小當(dāng)倆人都沒有城里的正式戶口!

    也就是說,此前整個賈家,除了賈東旭之外,其他人都沒有正式的城里戶口,當(dāng)然也就沒有什么糧油本煤本這些,賈東旭一個人的口糧自然養(yǎng)不了全家,怎么辦?去黑市買高價的唄!

    黑市無論是米面糧油肉食還是生火做飯取暖用的煤炭,都要比憑票供應(yīng)的國營商店貴,而且貴的還不是一點,經(jīng)常買黑市糧的家庭,無形中生活成本就增加了很大一部分。

    在城里生活的家庭,要是沒有平價糧,想靠著黑市糧過日子,那真就有點不堪重負(fù)了,簡直就無法想象,這也是賈家以前之所以生活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賈東旭去世,秦淮茹還沒上班有正式的城里戶口的這段日子,賈家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得去黑市買高價的,賈張氏當(dāng)然不愿意了,所以才逼迫著秦淮茹想著法的找易中海要糧食!

    現(xiàn)在秦淮茹合理合法接班,自然就有了正式的城里戶口,她的三個孩子當(dāng)然也就能跟著一塊上戶口,由此也就有了諸如糧油本、煤本等,有了平價購買城里供應(yīng)的各種生活物資的資格,生活成本無形中就能下降一大截!

    這就是這個年代的特色,所以在這個年代,城里的正式戶口是一個人或者一家人能真正在城里立足的非常重要的根基!

    這樣一來,秦淮茹辦了戶口,賈家就只有賈張氏沒有城里戶口,要是分家的話,她和棒梗倆人就只有棒梗一個人的平價口糧,以棒梗的年紀(jì)來算,糧本上棒梗的這點口糧,恐怕連棒梗自己都不夠吃,更別提賈張氏了,以后這婆孫倆免不了每個月得去黑市買高價糧!顯然,賈張氏能干嗎?

    最關(guān)鍵的是,糧本上給每個人的平價糧里,細(xì)糧,也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大米和面粉并不多,最多的是棒子面這些粗糧,以賈張氏養(yǎng)成的貪嘴的性子,讓她們像其他人那樣整天吃粗糧,哼,哼,恐怕這老妖婆還真受不了!

    現(xiàn)在看來,就算賈家真的分家了,賈張氏也指定要搞事情!

    這個年代物資供應(yīng)緊張,哪怕是城里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每個人的口糧都是有定量的,定量的口糧里,大部分也都是棒子面這些粗糧!

    所謂的棒子面實際上就是玉米面,在這個年代,因為節(jié)約和加工工藝的原因,玉米面吃起來可沒有后世那么好吃,顆粒粗不說,玉米粒最外層的那層粗殼是跟著一起的,這就造成了這種玉米面吃下去有點喇嗓子,如果煮的火候不夠再吃的快點,那真是把嗓子劃的有點疼!

    可就這,誰家能頓頓把棒子面粥、棒子面窩頭供應(yīng)全家吃飽,都已經(jīng)算是很厲害了,這種家庭都已經(jīng)算得上是小康水平了!

    大多數(shù)家庭連棒子面都不夠吃,因為物資供應(yīng)的問題,家家戶戶一個月下來見不到多少油腥,大家肚子里缺油水,自然就吃得多而且還餓得快,糧本上那點糧食就不夠吃,那怎么辦?那就想辦法把糧本上的細(xì)量拿到黑市上換成粗糧,這么一換就能多幾斤糧食!再或者把家里每個月的肉票也拿去換成糧食!

    總之,這個年代家家戶戶糧食都不夠吃,那就得想盡辦法把平價供應(yīng)的精細(xì)糧食和肉啊油啊甚至布票這些拿去換成粗糧,盡可能讓家里每個月能多點糧食!

    這個年代所有的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給家里找糧食,糧食是這個年代保證人能活下去的最基本也是最大的需求,所有人奮斗的目標(biāo)就是為了糧食!

    段鴻軒家里早就不再吃粗糧了,他的糧本煤本這些都給了聾老太太,聾老太太又給了老韓家,讓他們用段鴻軒的平價物資。

    別看就段鴻軒一個人的這點物資,因為段鴻軒是大學(xué)生的原因,所以他的定量糧等各種平價物資的量要比一般工廠的工人多,這些物資拿給任何一個家庭都能解決大問題,其中的細(xì)糧肉票油票布票等,如果自己不用的話,拿去黑市也能換不少糧食,都換成粗糧的話,差不多夠兩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口糧了!

    韓大壯漲了工資,又拿了段鴻軒的糧本,韓大媽身體恢復(fù)了,不用再吃藥,韓大爺雖然殘疾問題沒解決,可身體也被段鴻軒調(diào)理不用再用藥了,這么里里外外一增一減,老韓家的生活大為改善,家里頓頓都能吃飽飯了,而且每個月時不時還能吃點細(xì)糧肉什么的,盡管不多,可跟以前比起來也是天上地下的區(qū)別!

    不僅如此,韓大爺和韓大媽還從街道接了些紅火柴盒那鞋底的靈活,這么一來,老韓家現(xiàn)在每個月還能稍微存下點錢,這對老韓家來說,簡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可現(xiàn)在就明明白白發(fā)生了!

    老韓家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段鴻軒和聾老太太,可以說,段鴻軒和聾老太太就是他們老韓家的大恩人!

    老韓家的家教,讓他們家無論大人孩子,都時刻記著段鴻軒和聾老太太的恩情!

    因此,韓大媽經(jīng)常也會去聾老太太家,陪聾老太太一大媽吳大媽她們聊聊天,陪陪聾老太太,對秦淮茹生孩子的事兒自然也知道,更知道她們正計劃著秦淮茹和賈張氏分家!

    經(jīng)常和聾老太太在一起的這幫人,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大家彼此之間關(guān)系還算親近,有什么事都盡可能的互相幫襯一下!

    現(xiàn)在秦淮茹從醫(yī)院回到段鴻軒家坐月子,老韓家一商量,韓大媽一咬牙去市場買了點雞蛋,禮拜天下午,韓大媽和韓大壯倆人就提著一籃子雞蛋,到段鴻軒家看秦淮茹來了!

    秦淮茹在家里坐月子,占了小當(dāng)和花花的床,花花就只好回家去住,可花花和小當(dāng)兩人一起這么長時間,院子里又沒有其他同齡的孩子,這倆丫頭關(guān)系就越處越好,一刻都不愿意分開。

    所以花花這幾天每天吃了早飯就跑過來找小當(dāng),直到要睡覺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一個白天基本上都在段鴻軒家和小當(dāng)粘在一起!

    午飯過后,傻柱送走了聾老太太和一大爺他們,花花要留下和小當(dāng)一起,李向紅回去暫時也沒什么事,也就留下和秦淮茹聊聊天逗逗小槐花!

    韓大媽和韓大壯來的時候,傻柱兩口子剛走,韓大壯坐在客廳,韓大媽進屋去看秦淮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