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大隊人馬到了幺婆婆家,可熱鬧。廚房里熱氣騰騰,堂屋里也熱氣騰騰。大家歡聲笑語,一團和氣。大人在吃飯,喝酒,打牌,唱歌,喝芝麻黃豆茶,吃米泡子糖,孩子們在外面滾雪球,打雪仗,呵著一團團的白氣,小手凍得紅腫。 幺婆婆門前有條小水溝,溝里的水都被我們鬧騰得歡暢起來,混白的冒著熱氣,一點都不冷。幺婆婆籬拉邊的樹枝都被我們鬧得發了芽,嫩綠的,深綠的漂浮,似乎春天來了。 那是記憶中小時候n次到幺婆婆家的情形,可幺婆婆啥樣子,每想起來都模糊。但想起幺婆婆家的蛋黃糍粑與黃豆芝麻茶,卻一點都不模糊。幺婆婆溫和的笑臉,比祖母還要漂亮。身高稍瘦,與祖母不相上下。難怪九江叔叔也生得那么英俊瀟灑,一米九高的個頭,白皙俊美的面容,是個女子看見都要愛的主,該要說個漂亮的媳婦子。 九江叔叔也圍條黑色長圍巾,在雪地中飄揚,說不出的迷人。此等迷人的情形,都只在說明此人家里有新人駕到,喜事來臨。 張本叔叔家的女兒與鹿女、我一般大,叫蘭兒。蘭兒本在溝邊的雪地里尋豬菜,聽說我們來了,連忙從雪地里抄近路回來,路遇一條溝。只見蘭兒將裝滿豬菜的籃子扔起一甩,然后嗖地一聲,自個兒騰空一蹦,就蹦過溝來了。溝里的雪深深的,人掉進去會被埋沒。蘭兒似乎一點都不怕掉進溝里被雪埋沒。邊蹦還邊咯咯直笑,就那情形,似乎萬丈溝壑,都無以阻擋她面見親人的熱情與決心。 蘭兒蹦過溝來,就與我們一起騰云駕霧地跑到幺婆婆家。 幺婆婆的飯桌上早已熱氣騰騰的,擺滿了好吃的菜,只等我們來了開飯。 吃飯時,我們就見到了九江叔叔的新媳婦子。真是長得好看,高挑個子,白玉臉。吃飯時,九江叔叔將一個碗在桌上轉了幾個圓圈,逗得我們開心大笑。人只說喝大碗茶前將碗在桌上轉兩圈,視為講究客氣。但不知吃飯前將飯碗在桌上轉圓圈是何意?惹得桌子上方坐著的那個白玉阿姨也跟著我們笑。她穿草綠色長絨衣,水汪汪的大眼睛,溫婉的微笑,嫩白的臉,白得發光,或是被雪襯白的!再說一遍,她就是我們渴盼許久想見到的,九江叔叔的新媳婦子。 吃完飯,她與小姑小姑父,四叔四嬸子一起坐在堂屋的火坑邊說話,邊磕瓜子,邊喝幺婆婆泡的黃豆芝麻茶。她與小姑年歲相仿,身高相仿,只是比小姑長得更漂亮,據說還是村上的小學教師吶??芍^才貌雙全,而小姑不過一個睜眼瞎。 幺婆婆的屋子打掃得真干凈,即使火坑旁邊也沒掉一根樹枝,一片樹葉子。幺婆婆家的桌椅也打掃得一塵不染,光亮光亮的,誰像我母親家的桌椅,布滿了灰塵,一年上頭就等大姐回來安排我們打掃一遍。誰像我母親家的門彎角,床頭柜都擺滿了雜物。幺婆婆家真是干凈整齊得很,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條理的存在。 鹿女,我與蘭兒,還有堂弟建在幺婆婆屋前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樂乎。小姑他們在屋里說話。屋前有條小路,小路往左走兩百米,經過一個小菜園,就是蘭兒家。 想當初,祖母與幺婆婆從老家湖南益陽麻河口鎮逃荒,一擔一挑,就將兒子兒孫挑到了荒蠻柴林的故河口。歷經多年的開墾,如今終于在此繁衍生息,家大口闊。故河口已然仟佰人家。 幺婆婆之所以在我記憶里清晰,是因從小祖母一家與幺婆婆一家走得最親。在湖南益陽麻河口鎮時,幺祖父與祖父是住得最近的,比祖父自個親生的幾個都住得近。祖父攜帶全家逃荒到故河口時,幺婆婆一家也跟隨一起來了。 幺婆婆初到故河口,與祖母一個村落,現卻被故河口奔岸,奔到了故道兩邊,隔了條故河(天鵝洲故道來)。一戶人家的兩個年輕主婦,分做了兩家的主婦。這么說吧,最初來到故河口,她們曾在一口鍋里吃過一段時間的飯,只是后來分開了?,F今這兩個年輕的主婦都老了,業已兒孫滿堂。這些陳年往事,滄海桑田,想起來肯定特別的令人感嘆,只是祖母與幺婆婆從不在兒女子孫面前感慨過。我也從未聽見祖母與幺婆婆抱怨過啥!或跟我說一點當初她們兩家住一起的事兒。 我一出生,幺婆婆一家便住在河那邊。我起步走路時,就知河那邊有個幺婆婆跟我是親人!卻從不知幺婆婆也曾在故河口與祖母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過。她們是妯娌伙里,就像二嬸子跟母親一樣,在一口鍋里盛過飯吃。如此溫婉文靜的幺婆婆與如此強悍銳利的祖母當初可是發生過什么故事,我不曾聽家人提起。那該是極為遙遠的過去,迷糊得讓人記不得了吧! 但我記得小時候,姐們喜歡到野外去尋兔子耳朵菜,因為堤坡上長滿兔子耳朵菜,開金黃色花,可是燦爛。站在堤上,還可看見堤外那條藍色的河,看見穿著小藍棉襖的幺婆婆,總是從藍色的河里走來,一如恒河女,那情形簡直就是天仙下凡,但不知會尋找到人間的那個福身王。(我幺祖父呵呵!) 幺婆婆走在故河口的大堤上,來我們家,帶糖果給我們吃。姐們去大堤上尋兔子耳朵花,倒不是為了尋好多菜,而是那條藍色的河好看,遠看去似冒藍煙,驚心動魄的美。堤坡上開滿金黃色的兔子耳朵花,非常壯觀。更神奇的是,幺婆婆總從無垠的金黃中,從冒著藍煙的河里走來,一如恒河女。不管她為著哪個來,我都喜歡。由此,我還深深愛上了我的幺婆婆。每年來幺婆婆家拜年,是我一年中最感幸福的時刻。 盡管下雪,但感覺往蘭兒家去的小路一點都不冷,洋溢著綠,路邊的雪地踢開一看,也有一絲青,那是生命力強的野草,它們是不死的,被雪埋在地里也活著。野草中似乎夾有兔子耳朵花,那是幻境。我們一路玩雪,一路到了蘭兒家。 蘭兒的母親,就是張本叔叔的老婆,我的叔輩堂嬸子,穿著件綠色棉襖,黑色棉褲,坐在火炕邊納著鞋底邊哼著歌。火坑邊還放著一個新搖窩,搖窩里放著蘭兒剛出世不久的弟弟。蘭兒母親見我們來了,趕緊起身去抓麻糖玉蘭片給我們吃。還跟我們盛了杯芝麻糖茶,可是比幺婆婆的黃豆芝麻茶更誘人,更好喝。 蘭兒的母親見著我們,非常開心,滿臉笑容的望著我們,操著一口湖南佬腔調問我們叫什么,幾歲,哪個爺的孫,哪個爸的伢?問的我們都笑死了,聽不懂。 據說她神經是有些問題的,清醒時還好,發病了就口吐白沫,直往地上倒。這也是她不常合行大眾的原因。(今兒新弟媳婦上門,大家都團聚在幺婆婆家,她并沒有去,在自個家里烤火納鞋底。)就那情形看,可是今天的豬巔風病,沒得治。那時人不知這是什么病,只說得了神經。 堂嬸子生過三個孩子,蘭兒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叫菊香,蘭兒下面一個弟弟??上?,這個弟弟出世不久,他母親便死了,蘭兒也沒了母親。這是來年冬天的事。 那年冬天見到蘭兒的母親坐在火坑邊,盤著腿,邊納鞋底邊烤火,嘴里還哼著歌,情形似乎是幸福快樂的,怎會是個神經呢?沒想來年再去蘭兒家,那炕邊坐著的嬸子便不在了。不久,幺婆婆也不在了,據說是吞藥自殺。幺婆婆去世時不過四十七。幺婆婆為何吞藥自殺,我至今也不清楚。幺婆婆不在了,河那邊的幺婆婆家再也不好玩,以后我就很少去,幾乎沒有再去。 那年雪天,小姑帶我們一起去幺婆婆家拜年,看了九江叔叔的新媳婦子,打了雪仗,玩了雪人,多快樂。我們在幺婆婆家住了兩夜,就與九江叔叔他們一同回祖母家,視為拜年回禮! 在祖母家過了一夜,第二天,我們就從祖母家出發,一起去小姑家拜年。因為小姑家還有老婆婆在,小字輩的必須去拜回禮年。好不容易等了一年,就盼著這過年幾天里的親人團聚。家里有了新婚喜事的年,特別的熱鬧有趣。